这是第2程的第19篇文章
面对每日的“无常”,
感受在时光的缝隙里,属于自己的那束光。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日常生活中,我们羡慕的,永远是别人家的孩子——“只听一遍就能理解并且做对题目的孩子”;日常工作中,我们期待的,永远是——“只听一遍就能知道你要的是什么并且保质保量交付的小伙伴”。“效率”几乎成了生活和工作的全部,而“不犯错”则是效率提升的关键,能“不犯错”则是我们乐于标榜的。但,“不犯错”真的是好事儿吗?“错误”真的是可以被避免的吗?Source:PhotobyBrettJordanonUnsplash错误其实是一种“警示”,提示我们“前有方异常”。当有这个提示的时候,也许我们可以反思一下,咦,是不是有哪个点是被忽略了,是系统异常,还是个体异常。如果这是上帝给我的礼物,那么拆开包装,打开里面的小纸条,上面写得是什么字呢?只有一次次的强化“肌肉记忆”,我们翻得跟头才能越来越少,越来越轻。但很多时候,大家都是很排斥“错误”的,主要是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经常会把“错误”标签化成“失败”;二是,自己内心的那个ego在作祟,总希望自己是个“形象高大的大英雄”,总希望自己永远能保持“体面”。前两天,看到《笔记侠》里采访拼多多创始人黄峥的稿子,标题就是“好的决定,往往需要付出痛的代价”,“痛的代价”不能等同于“犯错”,但“犯错”肯定是“痛的代价”的一部分。还有,以前看达瑞欧的《原则》,作者也是希望通过这些原则的设定,能减少“犯错”,但并不能杜绝犯错。还有《穷查理宝典》,芒格和巴菲特,也是会犯错的。纵观,这些所谓的成功人士,都是在探索,在摸索,在犯错中成长。下一步修炼的目标就是——能坦然地说:“呀,错了呀”,然后一笑了之。欢迎阅读、点赞和转发
欢迎点击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