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虾米 >> 虾米的繁衍 >> 开化汽糕,一张诠释开化味道的金名片唯美
开化汽糕
家乡的味道
若问,开化人最舌尖的乡愁是什么?不用说,汽糕一定是每个开化人心中的答案。
与一般小吃不同,开化汽糕是一道有文化、有乡愁的特色美食。其名、形、料、味、质,其制作、来源以及关于它的一切,都值得每一个开化人细细考究。
近日,浙江电视台导演李炯带领十多人的专业团队,用电影级别的设备,花费五天时间,将这道开化人家喻户晓的美味小吃拍成五分多钟的微视频——《开化汽糕》。
懂汽糕如你,看看这是不是你记忆里的那份乡愁?能不能诠释开化最舌尖的味道?
开化美食之汽糕初春时节,虾米开始在开化的小溪里汇集。柴塘村的王大妈,赶上了捞虾的好时候。这种虾,是制作一种开化特色小吃的重要配料。
自家出产的糙米淘洗干净,加水倒入木桶中,浸泡一夜。黄昏之后,王大妈备下了做汽糕用的另一件主要原料。一段美味传说,也开始缓缓孕造。
小山村,总是醒得特别早。清晨的空气,弥漫了土地的馨香。王大妈的丈夫,一大早就出门了,他在村后的山上,寻找最鲜嫩的毛笋。小村庄遗世独立,不受外界视听的打扰,人们保持着原始而淳朴的生活方式。也正是因此,汽糕最正宗的味道,才能在这里得到保存。
泡完的大米拌入酒糟,这样可以保证蒸熟汽糕蓬松有弹性,并且有清甜的酒香。上磨碾磨,撷取粮食最精华的部分。磨好的米浆,架在一只炭盆上。之后,就是静待温度,催其发酵。
大伯趁着等待的时间,又在山上收获了几把野葱。数百年来,美味的秘密就是以这种方式,在乡间流传。
昨天捞的虾米,已经被烘干,此时倒入油锅,翻炒成配菜。
几个钟头之后,米浆的发酵完成,插入一根筷子,若是不倒,就证明功夫正好。
倒入米浆,撒上虾米上灶。使用多年的蒸笼,有股厚重的烟火气。祖先们的智慧,用一方蒸笼,让水火相容。蒸汽包裹着米香,穿过墙头的小窗,四处弥漫。小村庄,突然间,就活了。村民们摸索着香气而来,不等出锅,已经填满了整间小屋。
等待美食,只需要一点点耐心。十几分钟以后,汽糕就到了火候。
撒上山间的野葱,一笼汽糕便算完工了。刚出笼的汽糕,晶莹细腻,软糯蓬松,混合着田地与山林的味道,也联结着深远浓厚的乡情。逢做汽糕,第一笼必定是拿来与大伙分享的,这是村人间不约而同的习惯。
不同口味的汽糕,一笼接一笼出炉。由大伯负责,分送到各家各户,分享温暖的心意,分享耕作的修炼,分享宁静生活中最质朴的执着与热爱。
这座听风而生,饮雨而活的小山村里,人们每天都像这样,用最平凡的方式生息。无论尘世如何瞬息万变,这里的故事,永远都要从一股暖暖的气息说起。开化汽糕之导演手记我们在故事的设计中选择了柴塘村作为故事发生地,这个村庄犹如世外桃源,正是因为交通不便,才能在当下保持住山林间唯美的村貌;然后是对故事主人公的选择,老余这一对夫妻,透着开化人独有的淳朴与好客,这种品质成了开化汽糕背后的核心韵味。从选择材料、到制作流程、再到出炉后与村人的分享,我们想要记录的不光是一笼汽糕的制作,更是渴望寻找美食的本源,我们有意识地让原始美好的自然环境与人文情感在不经意间交融,抓虾、挖笋、拔葱,身边无处不在的食材是自然的馈赠,村民共存分享的朴素情感才是开化汽糕真正的味道所在。
拍摄的过程中,我们跟随老夫妻置身于开化县大溪边乡柴塘村淳朴写意的生态中,与此同时也真正深入到村中质朴的情感氛围里,村民们体现在平凡生活中的温暖以及返璞归真的中式生活哲学同样让我们尤为感动。因此,在片中,我们希望通过画面传递村中这种自然朴素的感情与生活修养,将汽糕背后所潜藏着的分享与涵融的精神意义渗透到每一个镜头中,在拍摄的最后,当我们与村民们共同分享新鲜出炉的汽糕时,我们自己,似乎也成为了镜头中的诸般景色。■来源:开化新闻网
觉得这张金名片棒的,点个ZAN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