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虾米 >> 虾米的繁衍 >> 倾家荡产买周边的阿宅,养活了多少手办
前几天,我通过睿站的一些“谷圈”的视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看到了宅女买周边的疯狂程度。
看到这个视频之后,我的第一反应仍然是:这是一种全新的消费主义吗?
随着“消费主义”这个词前几年在互联网上的兴起,我们开始学着批判一切消费。“谷”这个东西它是量产且工艺水平不高、成本也很难说得上高的产品,但是却可以升值,这个过程和盲盒还有炒鞋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你去绘圈约一张画,它可能值得可能不值得,但无论如何它是专门定制的艺术品;你去买一个变形金刚的玩具,它可能也很贵,但它的工艺设计不是盲盒、立牌、马口铁徽章这种东西可以比的。
像这样的一些小东西,购买行为本身固然能够带来愉悦,但看看那些买谷买到工资卡刷爆零花钱用完的评论——很多谷圈人吃谷的时候基本都属于不理智消费,完全超出了自己可负担范围的那种。从这个角度说,买谷就毫无疑问是一种应当批判的消费主义。
——放在以前,这种事我肯定是要批判的,主要针对“倾家荡产搞爱好”这个行为本身。
但放现在,我的想法就发生了一点变化。
这几年随着短视频的兴起,有一类视频走到了大众的面前:生产者的视频,包括而不限于工厂、作坊,还有对于他们的采访等。这些视频向我们展现了消费链被隐藏的一端,让我们充分意识到:被包装的漂亮精美的吧唧、穿在模特身上光影绚烂的jk和汉服、令人惊艳的手办实物图……都是从工厂里被生产出来的。
这些承载了审美价值的物品的生产过程并不是一种田园牧歌。只要是有一定出货量的产品,不会有漂亮的小姐姐一针一线的缝制你想要的效果,而必须是一种大生产。而这些产业工人?很多都是一些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阿姨、叔叔,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为了生计而不是爱好来参加工作的。
比如一年多前虾米模玩更新过一个手办制作工厂的视频。这个工厂位于东莞常平,说得直白的就是:一个小镇工厂。里面拍下了工人生产模玩组件的场景;
虾米还拍过日本静冈县的万代高达工厂,工作环境比这个好很多。
但毕竟日本工业起步早,而且出于人力成本问题技术力稍微低一点的手办类实际上已经完全由日本转移到我国东南沿海的工厂了。
还有我一段时间前写过的,武汉黄陂区的“宝妈工厂”,基本都是一些再就业的中年妇女,在没有空调的工厂里,生产的却现在大热的JK制服;
睿站有个up主叫“厂花蛋蛋姐”,她有一整个“神奇小镇”系列,讲述了在过去的十年里通过产业成功脱贫的小镇:有的生产白酒,有的生产香烟,有的生产菠萝、蔬菜,还有的生产情趣内衣,当然还有大名鼎鼎的曹县——汉服。
但是注意这些小镇的脱贫致富之路没有一个靠的是生产刚需品,全部都是消费品,有的还是高档消费品,跟JK、手办、吧唧又有什么本质区别?如果我们否认消费本身,那不就是在否定这些脱贫致富的道路吗?
——除了那些纯粹贩卖逼格的奢侈品要一生悬命,搞大ip的互联网公司在做着梭哈的美梦外,市场目前还是比较正常的。你买一件jk/手办/吧唧/汉服就会有相应的钱流入分销商,流入物流公司,流入工厂的账户,流入产业工人的工资卡,变成整个社会运行的成本。你获得了快乐,这些产业小镇获得了喘息的机会。
你觉得那些一面墙一栋房的宅男宅女买的多,但顶级玩家本来也是这个圈子正常的生态,只是不值得效仿罢了。我们可以批评过度消费,但是批评消费本身,那就太伞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