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米

音乐数字藏品传统与未来夹角里的革命

发布时间:2023/3/27 3:10:22   

8月14日,七夕节,微博话题#胡彦斌的七夕礼物是歌曲和尚#登上热搜。这条藏着中国音乐产业变革密码的信息看起来普通又拗口,很快就淹没在一众话题之中。次日,胡彦斌《和尚》20周年纪念黑胶NFT在QQ音乐平台正式发行,张限量数字黑胶一抢而空。这不仅是腾讯音乐首次将音乐与NFT技术相结合,也是国内主流音乐平台首次发行“数字藏品”。腾讯音乐对此的定义是:“创新型电子收藏品,与实体专辑、手幅等实物一样具有收藏价值。数字藏品种类更丰富,数量更稀缺。”

这并不是技术上的第一次尝试,早在今年的5月25日,歌手阿朵就在个人微博发布了新歌《WATERKNOW》,全曲采用NFT技术进行数字加密,并将封面和歌曲的署名权公益拍卖。这是国内第一首NFT数字歌曲公益拍卖,上链仅10分钟,竞拍金额就突破1万元人民币,最终作品以元人民币的价格成交。

尽管“数字藏品”对大众来说还是一个相对陌生的概念,但当我们回顾整个音乐产业的发展历程,从乐谱时代到留声机时代、唱片时代,再到数字音乐、流媒体时代,不可否认的是,数字化技术正在逐步打破局限,将艺术领域的相关产业下沉至普通大众触手可及的地方。

流行金曲与造星时代

如果回溯留声机发明之前,音乐产业同印刷出版业甚至没有什么差别,音乐传播的主要途径是印发乐谱,这意味着在当时,音乐只能是上层享受的代表。直到年,乐商想出一个促销的点子,雇佣歌手和钢琴家驻店演奏,打造了最早的流行金曲。在那个没有自媒体、直播平台和选秀平台的时代,街角巷尾的酒吧俱乐部成为音乐最大的聚集地。众多推杯换盏的人中,最聚精会神的那个不一定是音乐爱好者,很可能是在盘算着演出结束后是否邀请台上的歌手喝一杯,一起聊聊录音和合同的事情,这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十分常见的画面。

所以今天当我们谈论音乐时,留声机与唱片无疑是一个推动音乐产业化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证,两者将欣赏音乐的门槛大大降低了。虽然留声机和唱片的生产被发明家和他们的工厂所把持,但录音确是全球性和自发的行为。音乐最初被摆上货架的动机稚嫩而纯粹,记录者凭借科技和热情固化了资本浪潮里尚未被量产的声音艺术,而资本又反过来给予艺术流动的血液和明确的价值。

七十年代末的娱乐行业逐渐趋向融合,唱片已经不再被视为音乐行业当中一门单独的产业,唱片公司的业务也从单纯的制作、发行唱片升级为围绕音乐和文化产业的一切商业活动。例如华纳音乐偏向传媒和出版方向,将唱片工业并入时代华纳的传媒系统当中。而另一大巨头宝丽金则将科技和创新作为唱片工业融合的方向,间接将音乐带入了数字时代。

虽然如今适合数字音乐文件格式越来越多样,APE、FLAC、TTA、TAK无损压缩格式成为寻常,但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后期,MP3才是统治音频格式的霸主。这个耗费4年时间来改进算法、提升音质的有损压缩音频格式,对于当时的用户来说,已经是无比先进的技术了。

主打轻体量的MP3为音乐传播开拓无限大可能的同时,也为翻录、复制、无限制传播音乐文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曾经有业内人士认为,“MP3的‘全球音乐格式’霸主的地位,可以说是建立在盗版音乐的猖獗之上的。”在当时盗版音乐泛滥的时代,中国平台和用户对于音乐版权并没有什么概念,这也正是影响早期中国音乐平台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狂欢之下的局外人

年,虎嗅认证作者“一零一二”在文章《数字音乐产业的未来不是付费下载,而是流媒体音乐》中写道:“......在中国,不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导致了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传统依靠内容收费的数字音乐提供商在市场上没有任何竞争力,被作为一种落后的商业模式而淘汰。”事实的确如此,国际唱片业协会IFPI发布的《全球音乐报告》显示,年,全球录制音乐产业总收入亿美元,比年增长7.4%,流媒体收入占总收入的62.1%,同比增长19.9%,达到亿美元,是去年唯一增长的收入源,也成为年录制音乐市场规模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流媒体音乐收入来源主要包括付费订阅和广告支持两大部分。其中,付费订阅收入增长了18.5%,付费订阅用户数达到4.43亿。年实体音乐收入较年减少了4.7%,表演权收入减少了10.1%。但从整个行业来看,流媒体音乐收入的增长基本抵消了其他模块收入的下降。

然而这场属于流媒体的狂欢之下,原本应该是音乐产业中重要一环的创作者却显得像个局外人。

当歌曲可以在线收听,无需下载占用手机内存;不需要单独为哪一首歌付费,一次性付费的VIP即可畅听无阻;大数据歌单可以根据喜好整合同一风格类型的曲子。这使听众迈进了一个更加多元、自由和便捷的音乐世界,也使各大音乐平台迅速取代唱片公司成为音乐市场新的主宰。在多元化融合的数字终端,K歌、博客、直播、自媒体,越来越多的新玩法衍生出来,音乐作品不再是主要卖点,取而代之的是不断丰富化的服务内容。如此一来,靠歌手知名程度、歌曲品质决定销量的唱片时代惯用逻辑被打破,原创音乐人在流媒体时代的生存状态也显得有些尴尬。

据《中国音乐人报告》显示,目前音乐人音乐收入的平均数仍处于偏低水平。数据显示,有52%的音乐人没有音乐收入,24%的音乐人的音乐收入占总收入的5%以内,7%的音乐人音乐收入占总收入的6-20%,仅7%的音乐人音乐收入占比达到%。

年在《即刻电音》中夺冠的蒋亮曾在专访中透露,有近十多年的时间里,他通过流媒体平台所获得的全部收入,就只有虾米音乐支付的元。然而这个目标是让更多的人可以用更低的价格购买到自己喜欢的正版音乐,并绕过版权商直接帮助音乐人获益的音乐平台,最终倒在了年春天刚刚来临的日子里。

无独有偶,在网易云平台拥有近十万粉丝、平台歌曲三十首左右的音乐人账号,所有歌曲全年播放总量虽已能达百万量级,但实际的分成获利也仅有小几百。“想从平台的分账模式中挣钱很难。”几乎成了独立音乐人和音乐制作公司共同的声音。版权价格的高速增长,无论是音乐制作人还是音乐平台都难以承受的“苦黄连”,而流媒体平台的“流量制霸”机制又占据着在线音乐生态的峰顶,垄断音乐市场,利益分配严重失衡。居高不下的版权交易成本如同一道高墙,将让真正热爱音乐的人隔与围城之外,无法分享音乐市场成长带来的红利与收益。

数字窥探未来

时间拉回QQ音乐发行《和尚》20周年纪念黑胶NFT当天,限量份的黑胶NFT吸引近8万粉丝预约抽签(抽中者获得购买资格)。有粉丝计算,到手的几率只有3.6%。

刘梦是幸运儿之一,但她直到付款之时,还不知道自己购买的到底是份怎样的纪念。“我真没弄明白到底是什么,确实是没看懂后面的字母是什么意思,现在各种字母缩写太多太多了我了解不过来。觉得是偶像值得纪念的专辑之类的吧,就直接预约了,也很幸运的被抽中了。可抽中以后我看大家评论才知道原来不是实体的专辑或黑胶唱片,是要在腾讯平台上打开的那种电子版的。”

不止是刘梦,“数字藏品”等字眼对大众而言还是个相对陌生的概念。而给它带来独特收藏价值的,正是那串被刘梦忽略的字母——NFT。

NFT是Non-FungibleToken的缩写,翻译成中文是非同质化通证(也翻译成令牌),“非同质化”意味着不可分割,也不可取代,也就是“独一无二”。这种无法复制的“独一无二”是由NFT的底层技术区块链决定的,通过NFT加密服务,用户可以在应用内购买防篡改、不可分割的数字文化商品,其权益将永久记录在区块链上(NFT加密服务提升用户感受)。

早在年,QQ音乐就率先尝试过以此技术为模型的“数字专辑”,在腾讯音乐平台上线出售的数字专辑,每一张都有独立的铭牌,使之具备了一定的“藏品性。“铭牌”发挥的作用,相当于至信链为“数字藏品”提供的唯一标识。

与“实体藏品”不同,黑胶唱片或CD都有被翻录和复制的可能,但“数字藏品”不可篡改、可交易的属性决定了其独有的稀缺性,这对于饱受盗版、侵权、翻录之苦的音乐市场来说是极大的变革。然而“数字藏品”的普及,需要有大平台的介入,腾讯音乐的入局,实际上也是为“数字藏品”和大众化应用之间建立一个通路。

自年初世界范围的新冠疫情致使很多演出就此搁置,一些小型的音乐节也因相关资金链断裂而就此停办,在无数乐迷扼腕的同时,NFT却在在音乐行业的另外一角掀起了风暴。当音乐人越发迫切地希望能从流媒体平台中赚取更多版税,但音乐版权生态又难以真正保障音乐人利益时,NFT音乐市场的扩大即是为音乐人与听众之间建立了更直接、更便利的有效联系。改变了传统的音乐发行方式,让音乐版权管理变得更加透明清晰,也为音乐创作者带来了新的收入来源。

于此同时,基于NFT加密技术形成的音乐开放市场为音乐产业中的艺术家和粉丝直接接触(非居间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任何人都可以在不需要复杂的底层技术的情况下投资音乐资产,另一方面音乐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完全剥离能够最大限度保障音乐人持续的现金流。这也意味着,无论对于创作者还是收藏者而言,“数字藏品”相比实体藏品具有更多的开发可能性。在Youtube上有“垃圾收藏家”之称的Dora认为这是一场令人兴奋的巨变。“不是所有上网的人都可以参与一场苏富比拍卖,但每个可以上网的人都可以在艺术开放市场上拍到自己心仪的东西,参与竞拍的过程,就是为他们赋值的过程。我不认为打开封皮取出一张黑胶和打开播放器播放我的专属歌曲有很大的区别,无论物品还是数字,重要的是‘我拥有’。”

任何一件艺术作品的创作都会投入大量的创造性努力,好的音乐作品亦是如此。优秀的音乐作对人的精神与情感产生的深远影响是微薄的流量费用所无法代表的。藏品真正的价值在于人愿意为收藏付出多大的代价,而音乐的收藏价值,正在获得越来越多的重视。流媒体和短视频,为音乐提供了更有效率的传播路径,但对于未来数字世界的艺术生态来说,包括音乐在内的,以情感交互为本源基础的艺术作品收藏蕴含难以想象的巨大价值。

正如b站up主dinlab在“宇宙电台”系列视频中说的那样:“NFT的艺术价值在于未来,当我们不在执着于物理空间、人的流动与交互交易,货币也变成一串代码。他可能就变成唯一记录艺术、留存艺术的东西,用无法想象的组合,突破物理限制,用视觉、声音、用全息投影,用沉浸感受来描绘我们的未来世界。”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责编:袁铭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385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