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米

“豆腐两面去皮,每块切成十六片,晾干,用猪油熬,清烟起才下豆腐,略洒盐花一撮,翻身后,用好甜酒一杯,大虾米一百二十个;如无大虾米,用小虾米三百个;先将虾米滚泡一个时辰,秋油一小杯,再滚一回,加糖一撮,再滚一回,用细葱半寸许长,一百二十段,缓缓起锅。”

这是清代文人美食家袁枚在《随园食单》中记载的“蒋仕郎豆腐”的做法,为了学习这道菜,袁枚可是“三折腰”啊!

那天,袁枚到户部蒋侍郎家做客,席上珍馐罗列,主人突然问:“你吃过我亲手做的豆腐吗?”

袁枚摇头,主人于是穿上围裙,亲自为他烹制了这道豆腐,刚上桌就被一扫而光。

作为当时最敬业的“吃货”,袁枚可不想错过学艺的机会,忙求赐烹饪之法。

主人倒也不客气,说“那你就作三个揖吧”,袁枚照做,主人果然倾囊相授。

袁枚不满足于光知道做法,还得亲自掌勺一试,并请客品尝。他回家赶紧试作,要说做饭天才就是不一样,就听了一次,做出来的这道豆腐,宾客都夸做得好吃!

袁枚对美食的痴迷还透着那么一股子傻气!傻到什么程度呢?

他曾把在他之前的饮食书上记载的菜谱,都一一亲手作了试吃,结果验证全是难吃至极,并下结论说“多半是浅陋书生牵强附会之作”。

这简直就是最有职业道德的“试吃官”了,难怪连乾隆爷都想去他的随园“打卡”,虽然最终没去成,但也足以证明他的随园美食名声在外,连皇帝都垂涎三尺!

可是,谁能想到,做美食还只是袁枚的副业,他的主业是学文作诗、招收弟子,对了,还是酷爱收女弟子,而且当过官。

在袁枚的女弟子中,光有据可查的就有40人左右,有人描述当年盛况“才女尽为诗弟子”,可算是中国最早的“女子学堂”了。

他本人尤喜爱严蕊珠、金纤纤、席佩兰,自称是他的闺中三大知己。

不过,他在33岁事业如日中天的年纪就辞了官,回到南京,过起了赋闲的生活,开始打点他的“网红餐厅”——随园,看这园子的名字就知道,他是有多洒脱随性了!

他出任溧水知府时,赴任前向恩师辞行,老师问他此去有何准备,他说准备了顶高帽。

老师不高兴了,为官者怎么能搞这一套呢?袁枚说,社会上人人都喜欢戴高帽,很少有人像老师您这样奉公廉明。

老师听了很高兴,劝他要做好官、造福百姓,不做“官油子”。

袁枚心想:“得,高帽已经送出去1顶,只剩99顶了!”以后,咱们再给别人戴高帽时,可别忘了袁枚这个“祖师爷”啊!

辞官后,袁枚日日诗词歌赋、夜夜酒乐笙歌,穿奇装异服,戴进口的金丝西洋眼镜,抹荷兰的古刺香水,坐拥数十名侍妾和女弟子,与江南文人墨客、达官政要推杯换盏、称兄道弟,那叫一个高调啊!

袁枚写道“寒夜读书忘却眠,锦衾香烬炉无烟。美人含笑夺灯去,问郎知是几更天。”一幅红袖添香、美人撒娇的画面跃然纸上!

他是拥红偎翠了,还有那么多人在官场中挣扎呢,于是,有人忍不住羡慕嫉妒恨的小情绪,建议当时的江宁知府刘墉拿他开刀,杀杀他的锐气。

袁枚也慌了,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开始上下打点。

刘墉就是后来的宰相“刘罗锅”,那肚子里可是能撑船的,其实也不想得罪他,毕竟袁枚为官时颇有清名,二人竟然相谈甚欢。

“言多必失”,聊得多了,袁枚就知道了刘墉爱吃芋头。这还不好办吗?

袁枚邀请他到自己的“网红餐厅”小坐,做了芋头烧肉、芋头汤、芋头煨白菜……整了顿“芋头宴”,变着花样让刘墉吃了个痛快!

结果,二人成了好朋友,也算是美食成就的一段佳话!让那些想治治袁枚的人气得直跺脚,要是咬牙有用的话,估计牙都咬掉完了!

袁枚从33岁辞官到82岁去世,其间他用了四十多年时间,搜集整理出《随园食单》,记载了当时流行的三百多种菜肴美酒名茶。

书一成,就在他的“朋友圈”内成了大家分享、点赞的对象,众人都拍案叫绝。

《随园食单》被誉为中华饮食文化传承巨著,不仅有各类海鲜、江鲜、猪牛羊鸡鸭等荤菜,还有各色小菜、点心、饭粥、茶酒的具体做法,更有做饭的二十须知和十四戒,告诉人们做饭的准则和禁忌,是最重要的点睛之笔,也成为了饮食界的至理名言,被现在的大厨们顶礼膜拜!

唯有爱与美食不可辜负!如果你想和家人一起分享随园美食的话,《随园食单》,你值得拥有!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这本《随园食单》,不仅原汁原味地保留了袁枚的文字,还精心配了插图,别说做了吃,单看书也会让人赏心悦目。

为了满足一众吃货的口腹之欲,原价48元的书,现价只要24.9元,是不是感到馋虫已经在向你招手了呢?

随园食单袁枚正版手绘精美插图厨师入门基础知识书做菜谱书籍家常菜舌尖上的中国美食书籍大全淘宝¥24.9¥48购买已下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316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