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虾米 >> 虾米的种类 >> 高级日料为什么这么贵真的是物超所值吗,我
上海最贵的日料店,人均消费元,重庆人均千元的餐厅总共就5家,日料店就占了4家;武汉人均消费超过千元的餐厅有8家,其中日料店有6家。这日料到底什么来头,可以贵到这个程度?
简单的配菜寿司为什么可以卖出如此高价?所谓的高级日料为什么这么贵,还这么多人喜欢?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朋友,可以长按点赞3秒,我们现在出发!
一、日料的起源
日料起源于中国吗?这个不全对,只能说其中一部分的饮食文化和我们有关系。而日料其实是一个大拼盘,融合了各个国家的特色饮食,形成的现在我们所熟知的日料。
寿司、天妇罗、寿喜烧这些菜都不是日本的传统料理。寿喜烧,明治时代出现"牛锅"才开始流行,天妇罗是从葡萄牙传入的,而寿司起源于东南亚地区,拉面和乌冬面是从中国传过去的,从这个角度去说的话,吃日料其实就是吃了多国料理....
当然这只是句玩笑话,毕竟通过多年的改进,这些食物在日本已经有独特的特色,被印上了日本的文化。如同加拿大记者马克形容:“日本虽然不以发明著称,但是他们擅长将他人发明的东西淬炼到完美的境界,将外来物雕琢到看不出本来模样。”俗话说就是整到你妈都不认识你的程度。面对不同的饮食文化,日本不是简单的被同化,而是吸取不同国家的饮食文化,选择自己需要的,加入自己的传统元素,完全改造成代表自己的日料。
通过了解,日本的饮食文化也有一些奇奇怪怪的方向,比如女体承这类的,当然这个和小日子过的不错的邻居的脑回路有关,这种虽然贵,但是贵的方向明显不在食材本身上。但是国内一些正儿八经的日料为何也价格高的离谱呢?
几个仅仅是摆盘精致的寿司、生鱼片、炸鱼,简简单单的几道日料消费竟然上千元。为何日料这么贵?难道这些原材料很贵吗?
二、日料的原材料
我们就看看一些常见的产品的原材料有多么的昂贵,首先是北极贝,一盘北极贝在日料店里的价格动辄过百,而拿货价居然一片只要2元,更可怕的是还有一种朝鲜马贝的替代品只要几毛钱一个。
甜虾一口就是元,这些甜美的小虾米真的是从北海道空运过来的吗?不不不,北海道甜虾每年的产量他们内部消化都不够,是没有办法外销的。这些甜虾其实都是俄罗斯冻甜虾,成本嘛3块钱一只。
日料不得不提的就是三文鱼了,最贵的帝王鲑四五片的价格往往卖到了多元,但是实际成本仅仅20元左右。尽管已经去尽可能高估了,但是实际查到的材料成本就是这么触目惊心的低廉。
日料销售的到底是什么呢?虚荣?面子?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远远超过了餐饮本身的价值。而我们真的成为了资本市场里绿油油的韭菜吗?割了一茬又长一茬,国人还要交多久的智商税?难道就没有一家日料店是良心的吗?
近年来,日料打着健康低卡的旗号,在国内大行其道,受到许多人的追捧。人均千元的日料餐厅屡见不鲜。那这些日料真的物有所值吗?
三、真实的日料
早些年有一些平价的日料,比如禾绿、吉野家、味千拉面等等,但是接二连三爆出了丑闻。禾绿因为被曝光用馊米炒饭、使用染色蟹子等问题关门;味千拉面则被扒出用浓缩液勾兑面汤,而他们的广告上都所示纯猪骨熬制等等,又因为疫情对供应链的影响,平价日料基本退出了舞台。
而大行其道的高价日料呢?三文鱼、蓝鳍金枪鱼、海胆这些都是每天从北海道空运过来的食材,从宰杀到运输全部都需要保持冷冻保鲜,价格低不下来。
寿司呢,确实只是米和鱼肉的结合,本身技艺也不复杂,关键在于是否用心,因此人力成本是大头。至于特质铁锅蒸煮出来的米饭和电饭锅蒸出来的米饭会有差别,鱼肉和刀切割的角度影响的口感。这种细微的差别只有真正的行家才能吃出来。
而吃都需要用到行家来品鉴的话,那大部分人是配不上这个条件的。敏哥是品不出来金枪鱼的油脂加上米醋的味道有多惊艳,但是我完全可以感受到热腾腾的饭菜带来的满足感。
而国内高价日料的过分溢价,以次充好的现象也非常普遍。如果不是行家,就算花了几千上万去消费,也不见得吃到真正新鲜的日料。而真正可怕的是无良商家的偷梁换柱。日本一家水产批发商连续五年从中国进口鳗鱼然后再伪装成日本鳗鱼转手卖回中国,价格翻了好几番。还有日本渔民从中国进口海蛎扔到日本海滩,过几天挖出来就标着日本进口卖回了中国。这类事件屡见不鲜
食物的初衷只是给人饱腹,随着不同地区的发展。有了不同的色彩,其实不止天价日料,法国的红酒也一样。只是被资本包装带上了所谓的标签,价格随着猛涨,但是吃到嘴里的依旧是那些普通的食材。是时候反省一下了,与其花费天价吃一顿名不副实的日料,还不如买上几个菜回家里陪陪家人吃一顿便宜但是温馨的家常菜。
好了,本期视频就到这里,是真相难寻,还是人言可畏,敏哥说事,不是天方夜谭,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