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虾米 >> 虾米的习性 >> 金庸逝世周年祭先生在我心里,就是无双
大家好,我是零之笔记,欢迎来到零之笔记的游戏领地。不过今天咱们不谈游戏,或者说不仅仅谈游戏,而是聊聊这位对文学、影视、文化、乃至游戏都有着深远影响、也是我最敬仰的人之一——查良镛先生。这篇文章的大部分文字都是去年先生去世时写下的,只是从来没有在公开平台上发布过。文末添加了一段对于“金庸群侠传”的感想。10月30日是先生一周年忌日,谨以此文表达对先生的怀念。
那天我看到老爷子去世的新闻时,一时怔住了,两眼直直的盯着手机的页面,许久未动。要说有多么悲痛,还真没有,或许是早已有了心理准备吧。老爷子已许久未露面活动了,大家都能预感到大限将至,94岁嘛,能活到这个岁数的本就寥寥无几,按中国人的说法,这叫“喜丧”。
虽然我没有多么悲痛,但也喜不起来,我只是感到一阵茫然。我忽然发现,随着我长大、成人、变老,我的精神偶像、我人生旅途中的灯塔,正在一个个的熄灭。可悲的是,时至今日,我仍然只能在漆黑的海面上无助地飘荡着。
当先生还尸骨未寒时,网上就开始出现许多不和谐的言论。事实上,每当有名人去世,就有人跳出来冷嘲热讽:你们一个个如丧考妣的,至于吗?他喂你奶了还是给你钱了?你爹死了你有这么伤心不?
于是我发了一条朋友圈:说这种话的傻X,他们不仅缺乏道德,而且没有理想与信仰。一生中有两类人对我们至关重要,一是生你养你有恩与你的人;一是形成了或改变了你的三观的领袖与偶像。前者塑造了你的肉身,后者塑造了你的精神。没有精神世界,你与咸鱼有什么区别?金庸之所以伟大,不仅仅是他写出了好看的小说,更是他作品中闪耀的人本、自由、包容的光辉,照亮了一代甚至好几代人。
这条朋友圈就是写这篇文章的契机,我觉得我有必要再多说一些,表达我对老爷子的尊重与哀思。但当真的将双手放在键盘上时,我却发现我根本不知道要写什么,甚至连题目都想不出。
许久之后,我终于打出了这两个字。或许这个词很俗,但恕我无能,找不到更好的形容词。
因为他在我心里,就是“无双”。
武侠小说是摆不上台面的,这是历史上的看法。
事实也确实如此,大部分武侠小说在艺术性和思想性上的确拿不出手。一位社会名流、一位商业巨贾、或一位艺术家,他办公室的书柜里,可能会摆上成功学、经济学、心理学;或者“罪与罚”、“百年孤独”、“围城”、“死水微澜”。他不会摆武侠小说,虽然有可能在抽屉里藏着。
直到出现了金庸。
现在,乃至将来,如果有人书柜里摆了一整套精装绝版的“金庸全集”,来宾只会羡慕赞叹,而不会啧啧“你真没品味”。
为什么?
因为金庸的武侠小说是完全可以和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齐肩的。就像我们不必争论三国演义算不算历史小说,西游记属不属于志怪小说,红楼梦究竟是言情小说还是政治小说,我们只要知道它们都是最好的文学就行了。
而像《天龙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记》等,就不只是最好的武侠小说,而且是最好的文学。
金庸小说究竟哪里好,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简单到不用解释,“你拿一本《天龙八部》去看,看不下去算我输。”
但也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假如是打一场辩论,你不可能说:“论据就在这儿,对方辩友自己拿去看吧。”
所以还是要解释。解释可以分为两个层面,技术层面和感官层面。技术层面我不是内行,胡乱说几句,说得不对之处,欢迎雅正。
从技法上来说,金庸的文字可谓是古今结合、土洋结合。武侠小说必然要有古味,如果写大侠怀里揣的不是碎银子而是银行卡,这故事就成了闹剧。除了背景与人物要符合历史,在遣词造句上,金庸也尽量避免出现过于现代的词。在《飞狐外传》的后记中,金庸就提到了“这部小说的文字风格,比较远离中国旧小说的传统,现在并没有改回来,但有两种情形是改了的:第一,对话中删除了含有现代气息的字眼和观念,人物的内心语言也是如此。第二,改写了太新文艺腔的、类似外国语文法的句子。”
这一点上古龙就要逊色一些。在“楚留香传奇”第一部“血海飘香”中,楚留香口口声声“只有法律才能制裁一个人”,好像日本热血漫画中的台词,让人觉得十分突兀。当然我不是捧金贬古,古龙也是我十分喜欢的作家。只是在这一细节的把握上,古龙确实不如金庸。当然以古大侠的不拘小节,他可能也根本不在乎这个。如果他真的在行文时咬文嚼字,也不可能创出引无数人竞相模仿的“古龙体”。
还是说回金庸。金庸的文字在白话文的基础上尽量仿古,而在架构与叙事技巧上则十分现代。我国古代小说基本都是全知视角,作者是站在上帝的位置上俯瞰世界,再逐渐聚焦到某一点。三国开篇就教导你“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西游要给你普及一下历史知识,什么叫天地之数,怎么分四大部洲;甚至连现实主义的红楼梦,也要从女娲补天开始说起。
国外小说一般不是这个样子,上来就直入主题。比如传奇小说顶峰的《基督山伯爵》,不会给你先讲一番现在是哪个王朝、社会是否动乱、人民是否幸福,而是直接说某年某日,船到马赛,然后主角出场,一气呵成。《百年孤独》的开头已成传世经典:“多年以后,奥雷连诺上校站在行刑队面前,准会想起父亲带他去参观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金庸最初的几部小说还保留着古典文学之风,比如第一部作品《书剑恩仇录》,开头是这样写的:“清乾隆十八年六月,陕西扶风延绥镇总兵衙门内院,一个十四岁的女孩儿跳跳蹦蹦的走向教书先生书房。”
《碧血剑》:“大明成祖皇帝永乐六年八月乙未,西南海外浡泥国国王麻那惹加那乃,率同妃子、弟、妹、世子及陪臣来朝……”
而从中期开始,金庸开始大量使用西洋技法,以具体情节或人物来带出背景与故事。比如《雪山飞狐》:“嗖的一声,一支羽箭从东边山坳后射了出来,呜呜声响,划过长空……”
《天龙八部》:“青光闪动,一柄青钢剑倏地刺出,指向中年汉子左肩,使剑少年不等剑招用老……”
故事叙述则是以个人视角展开,写到谁,就以谁的视角为基准,杨过不知爹的死因,萧峰不知爹没死,韦小宝干脆连爹是谁都不知道。没有人全知全能,且每个人看到的世界都不一样,这也是西方和现代小说的特点。
尤其是在故事铺陈与悬疑设计上,金庸大量使用了现代小说的技巧,比如《雪山飞狐》与《罗生门》的相似之处(金庸自己说是参考了“蝴蝶梦”);比如射雕中“牛家村”与“铁枪庙”这两场大戏,几乎就是现代舞台剧。倚天剑与屠龙刀的秘密、萧峰恨之入骨的“大恶人”是谁、“辟邪剑谱”究竟被谁夺去……这些悬疑贯穿全书,真相大白时让读者拍案叫绝。
而在全知视角下,比如水浒传第一回就告诉你“洪太尉误走妖魔”,所以后来天降石碣时,读者们就不会有“卧槽原来他们是……”的惊叹。红楼梦也在第五回就告诉你,上天已经安排好了“金陵十二钗”的结局,至于你看不懂判词判曲,那是你自己的事。
当然我们不能说现代就比古代的好,洋的就比土的好,只能说是各有特点,各有优势。以上举的例子也不是十分妥帖。但可以肯定的是,金庸的小说在传统武侠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终于达到了古与今、中与外的几近完美的结合。
再补充一点,金庸小说格局宏大、气势雄浑、结构精巧,这是举世公认的。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些小说最初是以连载的形式呈现的。连载小说本已极难,而连载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字的小说、还能前后对应、浑然天成,简直难如登天。不信你看现在很多网络写手,动辄几百万字,写了后面忘了前面,一开始精心设计的许多伏笔到后来忘得干干净净,这是常有的事。当然金庸最初的连载版也有许多BUG,所以他才在封笔后一修再修,一改再改。遗憾的是在03年的新版中,还是有一些问题没有得到彻底修正,且老人家已去,再无修正的可能了。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有些文字的修正反倒失去了原生态的韵味,好比人工养殖的花美则美矣,却欠缺远山青坡上野花的一抹风流。只能说,世间无完美,万事难两全。
关于技术我就说这么多,当然远远不能概括金庸的文学特点。毕竟我不是学院派,也不懂文学理论知识,为了避免胡说,还是尽量少说。
谈完技术,再来谈谈感官。这个就可以放肆一点了。技术是科学性的,感官就完全受个人意识左右。好比一个瓷器,它是哪个窑口的、怎么烧的,历史价值如何,我如果不懂,就不能胡说八道。但它好不好看,我可以有自己的主观判断。
金庸在《鹿鼎记》后记中评价自己的作品:“长篇比中篇短篇好些,后期的比前期的好些。”事实的确如此。金庸艺术水准最高、最受读者欢迎的“天”、“笑”、“鹿”,都是他的后期作品。这也是金庸最让我敬佩之处,因为很多作家都是“出道即巅峰,越写越才尽”,而金庸则是一直在进步。
从金庸创作的过程来看,有一条脉络就是故事从“命运驱动”转变为“人性驱动”,换句话说就是“以人为本”,这也是符合现代精神的。我认为,之所以后面的比前面的好,这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
比如“书剑恩仇录”的陈家洛、“碧血剑”的袁承志,一出场就身负国仇家恨,命运逼着他们不得不做黑道大哥、反动分子。他们没得选择,也几乎没有纠结与挣扎。作者想怎么摆弄他,就怎么摆弄他。
可能有人会说:这不是废话吗?那可是作者啊,在作者创造的世界里,他不就是想摆弄谁就摆弄谁吗?
但如果你写过小说,写过好的小说,你就知道这不绝对。金庸在“倚天屠龙记”的后记中就这样写:“既然他(指张无忌)的个性已写成了这样子,一切发展全得凭他的性格而定,作者也无法干预了。”
这才是第一流的作家。当你的笔已赋予了角色生命,你就不能想怎么来就怎么来。比如韦小宝被康熙揭露他是天地会卧底时,他立即跪地求饶,这才符合人物性格。如果金庸写韦小宝立即脖子一挺,慷慨激昂地嚷嚷“你要杀就杀!脑子掉了碗大个疤!”那么不仅韦小宝这个角色毁了,前面所写的几十万字也全都完蛋了。
金庸也不是所有人物都写得那么出色,有一个极其突出的反例,就是“飞狐外传”中的袁紫衣,她堪称是金庸小说中塑造的最差劲的角色。在故事前半段,她处处和胡斐搞暧昧,把胡斐弄得神魂颠倒,最后却突然露出光头说我本来是个尼姑,以前逗你玩呢,你别过来啊,再靠近我告你性骚扰了。作者虽然将她安排为一个正面人物,但她的所作所为简直可以用“不可理喻”来形容,几乎就是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
胡斐这个角色也不成功。在下笔之前,金庸就已经想好了要写一个“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侠,结果处处受制,放不开手脚,导致胡斐的性格不伦不类。金庸在后记中也承认了“目的是写这样一个性格,不过没能写得有深度。”
同例还有郭靖郭大侠。虽然“射雕”是无数人最喜欢的金庸小说,郭靖也是无数人心中偶像,但我还是要说一句——郭靖是传统之“侠”的集大成者,但他并不可爱。当然金庸可能本来也不想让他多么可爱。倪匡先生说:“郭靖是一个完人,但是太完美了,变成了一个伪人。因为世上不可能有这样的一个完人,那是金庸塑造出来的一个伪人。”我并不完全认同“伪人”这个说法,但也认为金庸的确在郭靖身上强加了许多理想主义的成分,使得这个人物怎么看都不是那么生动,甚至杨康都比他更有人味儿一些。
到了“神雕”,金庸的风格开始转变,个人自由主义开始占据作品的主导。杨过的性格就是“谁对我好我就对谁好”,这比郭靖“大宋虐我千百遍,我待大宋如初恋”要符合人性得多。后来的“倚天”、“笑傲”,都是以“性格决定命运”作为驱动。直至最后的“鹿鼎记”,达到了个人主义的顶峰。从艺术价值上来说,韦小宝这个角色可以与阿Q、贾宝玉媲美。
这里单独提一下《天龙八部》。“天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情况,书中人物都被命运所紧紧捆缚,无法挣脱。段誉爱的女人都是他的妹子,终于不是妹子时,他爹却也不再是他爹;萧峰武功天下无敌,却改不了自己的血统;虚竹想做平凡和尚而不得,反而糊里糊涂犯了戒、做了掌门……主角如此,配角也如此,不一一列举。
金庸借“天龙”告诉你,什么叫命不由己,什么叫苦海无涯,什么叫“王霸雄图,血海深仇,尽归尘土”。在天地齐喑的大悲剧里,又星星点点闪耀着佛学的光辉。这是一个典型的“命运驱动”的故事,但毫无矫揉造作之感,说明金庸的创作能力已臻化境。这样的作品,是完全可以与莎士比亚的大悲剧相比而毫不逊色的。
金庸小说的另一大脉络,则是从“侠”到“人”,甚至可以说是“反侠”。前面几部小说的主角都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而后来的作品,比如“连城诀”,没有人认为狄云是大侠吧?杨过只想娶师父,李文秀只想要青梅竹马,张无忌只想给老婆画眉,石破天只想找爹妈……令狐冲在决定江湖命运的嵩山比剑时,居然自戕身体,只为博小师妹一笑。韦小宝就更不用说了,那是一个比你我还要奸猾狡诈一百倍的“小人”,几乎是侠的对立面,也就是“反侠”。他们都没有什么为国为民或造福武林的梦想。若说郭靖是“侠”的标杆,除了萧峰可以坐下来和郭靖喝一杯,其他人连站边上伺候都不配。
但是,像杨过、张无忌、令狐冲这样的人,除了有一身盖世神功之外,他们更接近于我们普通人。他们也会彷徨、纠结、犯错、鲁莽、花心、失恋……“人”的成分远远高于了“侠”与“武”的成分,这样的故事才更加有血有肉。武功是可以虚构的,但人性是亘古不变的。北大教授孔庆东曾讲到:即使放在现代,杨过是个公司白领,小龙女是公交车售票员,他们的爱情也一样感人。
再比如“笑傲江湖”第二十一回,令狐冲从梅庄地牢脱困之后:“自觉一生武功从未如此刻之高,却从未如此刻这般寂寞凄凉。他天生爱好热闹,喜友好酒,过去数月被囚于地牢,孤身一人那是当然之理。此刻身得自由,却仍是孤零零地。独立溪畔,欢喜之情渐消,清风拂体,冷月照影,心中惆怅无限。”
我们没有令狐冲的神功盖世,但他的寂寞与辛酸,我们完全可以体会和理解。
正是在“侠”到“人”的转变中,金庸完成了对江湖的认知与反省。最终在《鹿鼎记》中,像陈近南这样心怀家国的大侠死于非命,九难这样武功高绝的牛人也一事无成。随着时代发展,传统的侠越来越没有生存空间,反倒是韦小宝这样的市井小人青云直上。这已不再是武侠小说,而是对现实的反讽与鞭笞。我们不能定论这风云变幻究竟是幸或不幸,只能慨叹,世事如此,吾奈何之。
写完《鹿鼎记》,金庸才48岁,正值一个小说创作者的“黄金时代”,却就此封笔。原因很简单,他写不出来新东西了,因为他已将“武侠”的路彻底堵死。写到《鹿鼎记》,“武侠”几乎已经走到了尽头,再写,不过是走回头路,那又有什么意思呢?
好在,世间又出了一位鬼才古龙。他另辟蹊径,不再写“侠”,而是写“浪子”,为武侠小说开辟了一片新天地。虽然私以为古龙在文学造诣上与金庸相比还是有相当差距的,但他的确为武侠小说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当然这就是另一个话题了。
最后还是说两句游戏吧,主要说说《金庸群侠传》。如果以金庸原著为标杆,所有的金庸作品改编游戏都不及格,包括《金庸群侠传》。但是,在90年代中后期,在我刚接触金庸作品时,就能玩到《金庸群侠传》这样的游戏,真的是很幸福的事。
“金庸群侠传”前后那几年,我玩过的几乎所有RPG游戏,无论质量高低,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线性故事。而金庸群侠传是我接触的第一个开放世界游戏,当时年龄小,见识短,只顾着玩,并没有太多想法。若干年后回头去看,才猛然醒觉:“原来游戏还能这么做!太牛比了吧!”
其实,金庸群侠传并不能算是完全的开放世界,顶多算是半开放。表面上看你哪都能去,但若你不循序渐进,任何门派那些看大门的保安都能把你打得妈都不认识。初期可选择的路线与武功十分有限,只有到了游戏中期,才渐渐有了点开放的意思。不过在那个国产游戏业刚刚开始发展的年代,能有这样伟大的创意和实践精神,已足以让人顶礼膜拜。
“金庸群侠传”虽然好,但还是留下了很多遗憾。比如金庸的处女作“书剑恩仇录”,在游戏里的存在感仅是几个破帐篷;比如郭靖萧峰这样的绝代高手,我们不能招入麾下,只能为其跑腿当工具人;比如金庸作品中那么多的经典情节,游戏里展示的怕没有百分之一;比如有那么多绝色美女,可我们的小虾米即便练到天下无敌却仍只能是孤家寡人……
所以,每一个金庸群侠传的玩家,一边在这个并不完美的游戏中废寝忘食,一边对下一个更广阔的金庸世界无比期待。然而,在开发了“三国群侠传”和“武林群侠传”之后,河洛工作室销声匿迹,“金庸群侠传”的续作成了一个遥不可及的梦。但玩家们的热爱永不会消失,在这十几年里,粉丝们制作了大量的MOD和同人游戏,只为把“金庸群侠传”这个名字和金庸的武侠精神传承下去。
年,徐昌隆昭告天下,河洛工作室浴火重生。首先拿出来的是“侠客风云传”,可以看做是“武林群侠传”的重制版,赢得了一片好评,也给当时死气沉沉的国单市场打了一针强心剂。所有人都在期待着,那个传说中代号“J2”的项目,就是让我们魂牵梦萦的“金庸群侠传2”。
但很快玩家们就得到了坏消息,河洛拿不到金庸作品的版权,不可能再开发金庸群侠传。最后,河洛拿出来的是“河洛群侠传”。这是一个至今仍褒贬不一的游戏,也许那些给“河洛群侠传”差评的玩家,除了游戏本身确实存在优化差等问题,可能还怀着一份玩不到“金庸群侠传”的失落与愤懑。
如今,挂着“金庸”名头的游戏数不胜数,但很多都是粗制滥造之物,或者怪力乱神,或者抽卡氪金。那个纯粹的武侠世界、那段热血的青春记忆、那个懵懂的江湖少年……都已随风而去,再也不可追。
金庸是说不完的金庸,但本文到这里就要结束了。最后还是要对先生说一句:
感谢您让我明白了生命与自由的意义,感谢您在我少年彷徨时指点迷津。
金庸先生千古!
感谢您的阅读,今后我会持续更新各种新老单机游戏的解析、鉴赏和点评,感兴趣的朋友请点个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2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