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米

虾米当一款App要关闭最后被提及的是它的

发布时间:2022/8/13 17:26:35   
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最好 http://m.39.net/pf/bdfyy/

来源:品玩

原标题:虾米:当一款App要关闭,最后被提及的是它的用户

最大的失败就是忘掉了用户。

11月末,一则虾米即将关停的微博传出,据品玩了解,目前虾米内部的部分员工已经在考虑转岗或离职。之后阿里巴巴对此“不予置评”的回应,也让不少人认为关停看起来被“坐实”,唯一的悬念只是关停会在具体哪一天发生,以什么形式。

虾米近几年版权失势,用户持续萎缩,关停似乎早已被认定为一个“该来的时刻”。大量文章开始分析虾米“必有一死”的原因,人们从商业竞争上、版权布局上、母公司策略上甚至产品设计上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点评,迅速塑造了又一个“一个时代结束了”的商业故事。

事实上,这个年出生的音乐平台,在十多年后虽然依旧没有走向大众,却早已有了一批坚固的用户。但这些真正还在使用这款App的用户们,却被忽略了。一如既往地,他们成了讨论一款App将要关闭时,最后被提及的事物。

在虾米“被放弃”的背面,这群未被考虑过的用户也正在面临一场精神上的背井离乡。

他们在虾米这个音乐社区里曾经倾注过很多心血,现在则匆忙地寻求一些办法保住这些积累。如果虾米在一个月后如期关停,时间并不宽裕。这则非官方的微博则像是一声心照不宣的前哨。

有的用户准备把自建和收藏的歌单批量导出到Spotify账户里;也有用户选择把虾米上的资料都存在更扎实的移动硬盘里;另有一些人准备把虾米庞大的音乐脉络整个迁移到维基百科上。而即刻上的虾米圈子里也已经涌进了1.1万即友。

一群人眼中“过时”的音乐产品,是另一群人的秘密花园。我们和几位虾米用户聊了聊,看看这群被自己心爱的App“遗忘”的人们,在经历什么。也许他们的落寞才是这款App走到今天最大的失败。

口述者飞哥虾米邓丽君曲库整理者,38岁

我在虾米上帮着做过很多资料整理的事。对我来说,虾米是一座数字音乐的图书馆,而我除了是一位用户,也像这座图书馆的许多维护者之一。

虾米是个高度开放的地方。所有用户都有贡献自己力量的权利。包括一直开放曲库添加和修订的权限等等,这有点像维基百科。除了虾米之外,国内没有任何其他音乐平台开放到这个程度。

年我成为虾米用户,一开始主要帮忙填充欧美流行音乐,年左右,专注于很多BonusTrack和B-Sides之类的资源整理,再后来重点转移到了华语区。

邓丽君的曲库就是我年整理的。那是个大工程,很多资料当时其实蛮难找的。整理了将近一个月,联系了好几个君迷才一起完成。现在虾米的邓丽君条目(张专辑)大部分是我们那时候梳理出来的。

虾米区别于其他音乐平台的地方其实是它的高品质,这也是最初虾米吸引我的地方。在资源音质、资料准确程度这些方面,虾米都是比同时期其他音乐产品做的更优质的。就算放到现在,我也不会觉得QQ音乐和网易云音乐的品质比虾米高。包括Spotify、AppleMusic在内,其他任何平台在细节上都有粗糙的地方。

举个例子吧,最近很多人想把虾米上的曲目数据转移到Spotify上,但发现虾米的数据有时候和Spotify不匹配。因为多数情况是Spotify的曲目标题的格式不够规范,而在虾米的曲库里,是有一套命名格式的标准体系的。

这是因为早期和中期虾米在这方面极其严格,所以底子打的很好。比如歌曲信息的英文首字母大写,括号用半角不用全角,比如怎么定义EP、专辑和精选集等等。这是其他平台都不在意的——版权方怎么给,就怎么入库上架——也不考虑格式的统一性和规范性。

这一套体系是虾米早期的小组社区讨论出来的。各路资源大佬根据经验互相交流,最终得出了一套标准。

早期的虾米小组

对我来说,关于虾米最美好的回忆也都集中在小组气氛很热闹的那段时期。那时候的虾米网是跟豆瓣、微博和人人网类似的。体验上不是单纯是听歌的地方,而是一个社区,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交流这些“学术”东西的场所。用户在这里很有归属感,可以交到很多朋友。

我的专业偏IT,主要研究频谱。所以当时也会研究如何压制音质最高的mp3音源,也在虾米做过一些提升音质k的活儿。直到年后虾米开放了无损音源才停下。到现在我奔四了,整个青春都基本上都算是泡在虾米的数据库里了。

原来的虾米充满希望。、14年那阵,我真的觉得虾米可以冲向国际,带领所有数字音乐平台一起向前走。

后来开始觉得虾米可能走不到那么远是年左右吧。

一方面是因为人员开始动荡。年被阿里收购时,虾米的元老们至少还都在。但是到了年就只剩王皓(南瓜)一个了。上面的人走了,员工们也都各奔东西。对我来说,原来常接触的许多虾米小编也在同一时期纷纷离职,新来的小编已经感觉不是那么志同道合。

另一点是,在虾米和天天动听合并后(年),资料库其实也退步了。

资料库合并后进行了一次迁移和改版,把之前虾米上整理好的资料搞乱了很多。程序批量导入资料导致很多重复资料的生成。这次改版中,我能感觉到当时数据库的负责人其实很不专业。

简单讲讲就是,老版的数据库里,单曲的表演者是一个字符串。

比方李宗盛的专辑里收录了一首梁静茹的歌,那么那首曲目的表演者是“梁静茹”字符串而不是梁静茹这个艺人的ID号。因此这个曲目不会列入梁静茹的作品列表中,这是老版数据库的一个短板,也的确需要改进。但是他们改进的方式造成了很严重的问题。

新版的资料库取消了字符串,不管表演者是谁,都必须强制ID化并建立页面,才能正确入库。这意味着很多名不见经传或者跨行客串的非专业歌手都要有艺人页面。这让同名歌手错误匹配的概率高了很多。并且由于名不见经传的演唱者没有任何个人资料,等于无形中批量生成了大量“空”艺人页面。这给外界造成的印象就是虾米的资料专业度大大减分。

这其实是一个二八理论的场景。在老版数据库中,我们建立艺人页面的原则是这个人至少出过一张正经的个人专辑,这样就间接地回避80%的的管理工作。而现在马云甚至都有一个艺人页面。

看到自己原来整理的很好的东西又被搞乱,我很沮丧,也没心情再去完善了。

也在那几年里,虾米开始向移动端发力,网页端的小组入口被弱化,从首页里消失。虾米移动端App往音乐播放器的形式去走,音乐社区的部分直接被舍弃,原来热闹的虾米小组也逐渐冷清下去。同时在版权争夺上的节节败退,导致后来虾米把社交这一块再捡回来时,大量用户已经不用了,也没意义。

倒是网易云音乐捡了很多虾米一开始觉得不要的东西。他们把音乐社交做起来了。其实评论区确实是个非常好的音乐社交模式,我不觉得虾米的评论区没网易云音乐热闹,只是网易云音乐把评论区做成营销的特色了,而从我一个元老用户的角度来看,虾米原来有这么多受众,但其实一直都没有重视音乐社交的开发,这反而有些讽刺。

得知虾米要关掉后,我前几天抑郁得真觉得或许不会再把音乐当成爱好了。主要是,也不会再有一个如此开放的平台让我为爱发电了。

我们一些人准备把资料库搬运到维基百科上。

歌词站我很久以前就建好了,但是数据搬运起来确实比较麻烦,所以一直想找时间研究程序自动搬运。虾米里的朋友有说用区块链技术做个资料站点,听起来也是不错的创意。

Discogs

其实虾米最好的归宿是转型成资料网站。去掉听歌的功能,其他一切都维持原样,算是个博物馆吧。这样也不会很落寞,类似的Discogs.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1039.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