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虾米 >> 虾米的天敌 >> 潮汕人才有的情怀一看见这种小吃,就知道
大家好,我是老吴,一个永远嘴馋的潮汕人。
熟悉潮汕地区的人都知道,潮汕地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是非常重视的,所以你在潮汕可以体验到很多别的地方感受不到的传统节日与习俗,潮汕人对于节日很重视,基本上每个节日都会有专属的粿品作为祭品,用来祈祷神明保佑,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非红桃粿莫属了。
粿是潮汕地区的一种传统的点心,潮汕人将凡是用米粉、面粉、薯粉制作而成的糕点统称为粿,这类富有独特地域特色的传统小吃在潮汕地区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潮汕地区在古时候被称为蛮夷之地,后来由于战乱以及生存问题,潮汕先人从中原地区迁徙到了这边,也带来了那边习俗,由于那边逢年过节祭祀要用到面食,而潮汕地区不产小麦,所以人们就用大米磨成粉做成面点代替,这就是粿的起源。这几百年来,粿从仅有的几个品种到现在的几十上百种,从以作为祭品为主到现在的成为潮汕地区的传统小吃,它见证了潮汕地区的岁月沧桑,也体现出了潮汕人民的心灵手巧。潮汕粿品有无数种,经常挂在嘴上的也就那几种,而其中可以作为代表的应该就只有红桃粿了。
红桃粿,又叫红曲桃,它是一种桃形的粿品,由于粿皮中加入了红曲,所以呈现出喜庆的粉红色,名字也因此而得。潮汕人对于红桃粿有着特殊的感情,因为这在以前基本上是每家每户都会做的一种粿品,现在很多潮汕家庭家里可能还能找到以前做粿揉粿皮用的那种瓦盆。过去潮汕年轻女孩找婆家,这是必备的技能,如果不会做粿是没人愿意娶的,因此,潮汕的母亲从小就要教女儿做粿的手艺,也是因为这样,潮汕女孩才会成为心灵手巧、勤劳贤惠的典范。
潮汕的粿品并不是用来平日里吃的,最开始的用途只是为了祭祀,对于神明,潮汕人无不敬畏,所以供奉神明的东西也做得格外精致,步骤一般比较繁琐,就像红桃粿一样,首先挑选大米,然后洗净晾干,再磨成米粉,后面就跟揉面差不多将米粉揉成面团,中间加上红曲水使其变成红色的就行了。这只是粿皮的制作,还要做馅料,一般是糯米饭馅的,将糯米饭蒸熟,然后再将香菇、虾米、香腐条、瘦肉这些材料炒香,与糯米饭捞在一起。做的时候,手揪出一个大小适中的面团,压扁,两只手配合,边捏边旋转,形成一块稍微薄一点的粿皮,然后用勺子舀一勺馅料,包成一个三角形的雏形,放入模具中压实,最后轻轻一磕,一个红桃粿就做好了。这么繁琐的工序,平时做来吃肯定是不现实的,所以以前红桃粿在潮汕地区不是随时都能见到的。
在潮汕地区,一年到头节日是非常多的,除了传统的时年八节之外,还有各种“老爷”的诞辰以及一年一度的村里“大劳热”,每个节日潮汕人都会做特定的应节粿品,例如过年的鼠曲粿,元宵的菜头粿、甜粿、酵粿(俗称“三笼齐”),清明的朴籽粿,端午的栀粿等等,而红桃粿则是在特别喜庆的时候才会做的粿品,做成桃形就是因为桃子是吉祥的水果,像是家里老寿星做生日,村里“劳热”,各种“老爷”的诞辰,家里头孩子“出花园”以及结婚等等,可以说,看见了红桃粿就说明有喜事了。
其实最开始的桃粿并不是红桃粿,桃粿还有一种没有用红曲染色的,那叫白饭桃,除了粿皮之外,馅料跟红桃粿一样,都是糯米饭,可能后来潮汕先人觉得在喜庆的日子里用白饭桃作为供品不合适,所以将粿皮改成红色的,变成红桃粿,而白饭桃则是用于一些比较严肃的场合,比如扫墓以及在祖先的忌日祭祖等等。与白饭桃还有一点不同的是,红桃粿还细分为饭粿跟豆粿,这是根据馅料来区分的,饭粿也就是包糯米饭的,这种最常见,而豆粿里面包的是绿豆馅,这是将绿豆去皮蒸熟后,加入调味料炒香的一种咸豆沙馅料,还能做成甜豆沙,而一般咸甜两种都会一起做,为了方便区分,会将甜豆沙馅的桃粿在颈部拐弯处用筷子扎两个洞作为记好。咸豆沙馅比较香,但是很干,吃的时候容易噎住,所以小时候很喜欢甜豆沙的。
潮汕的粿品,吃法无非就这两种,那就是蒸熟了吃和煎着吃,蒸着吃比较清淡,而煎着吃很香,只不过很油腻,还容易上火。红桃粿也是这两种吃法,但是如果是糯米饭馅的话更多的时候还是会选择煎香了吃,因为煎得半焦的粿皮,即焦脆又有韧性,里面的糯米饭因为隔着皮的关系,只是加热,不会受到什么影响,而皮的香脆柔韧的口感再配合里面糯米饭的香味,那就真的无与伦比了。
在这个商品化的时代,在家自己做粿的已经越来越少了,为了方便,很多家庭过年过节的时候都喜欢买外面现成的粿品,吃这些就纯粹只是为了应付节日,也不知道这些食品有什么特殊的含义,跟很多应节食品,比如粽子还有月饼这些一样,红桃粿以及其他的应节粿品已经变成了纯粹的只是一种食品,其背后的文化意义却已经快要被人忽略了,少了传承,只有形式的传统还算是传统吗?
本文由每天都在郁闷的老吴原创,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2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