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米

规律经验失灵政策靠山无望养殖户只能任

发布时间:2023/3/29 7:13:10   
中科大型白癜风公益援助 http://pf.39.net/xwdt/180102/5972919.html

猪价跌,是天天问:“什么时候会涨?什么时候就到拐点啦?”猪价涨,又惴惴不安问:“是不是昙花一现啊?这时候出栏是不是合适?”就说养殖户是不是总有左左右右的疑问,怎么抉择都觉得不怎么对的感觉?

有这样的感觉是很正常的,毕竟我们正在经历的是一场非同一般的“猪周期”。

先说结论:以目前的价位及整个市场的数据分析,猪价后市会低位调整,涨多跌少,但都是小幅度调整,春节猪肉价位肯定会高于目下行情,大家可根据自身情况决定出栏时机。

经验论不再可靠,猪价拐点成迷

每次猪价有了新变化的时候,以“根据经验”开头来分析猪价的文章就会扎堆出现。看着大家说得头头是道,从数据从天气从政策分析得一本正经。但有一个核心问题都被大家默契地回避掉了:像前些年猪价涨破天花板,是“根据经验”得来的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别说是根据规律了,就是在行业内摸爬滚打快一辈子的老行家都未必见过那种阵仗。

这次猪周期建立在这样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水平猪价上,那所谓的“根据经验”不都是镜花水月的伪命题吗?从客观事件的重复发展中总结叫做规律,但产能爆发式增长,高位猪价维持时间之久,都是新鲜事件,这时候还要用老的所谓经验去套新的养猪故事,势必驴唇不对马嘴。所以为什么上半年很多人压栏,结果越压越不对,越亏越多,还不都是经验作祟?

所以看现在的猪价不能只看价钱,拐点也不能靠一时的价格上行去判断,更不能看猪大小。那要看什么呢?得看钱,看各位养殖户手里的钱还有多少,舍不舍得拿出来亏。什么时候舍得拿出来亏了,什么时候才是真正的去产能,这才是猪价真正拐点的到来。所谓壮士断腕,当机立断。

调控政策是毒药,周期转换却延迟

本轮猪周期的节奏明显要快于之前几轮,除了产能置换和整体产业升级的强势因素外,产业整体深亏也是决定性因素之一。根据周期变换的客观表现,深亏之后价格上行是必须,目下的价格走向仿佛也在印证这个观点。但细分析,历次猪周期都有一些外在因素去推动,比如恶性疾病蓝耳病、口蹄疫、猪瘟……,或是重大政策变动等等。但目前,并没有明显的助推因素出现。

当然有人会在这个时候说,我们有了调控政策呀,政策这不是在变动吗?但请仔细看,政策写的是怎么调控?是要求能繁母猪不得低于万头。这是划定的什么?不是你亏损的底线,而是下次猪周期利润的上限。明白吗?并不是利好养殖企业盈利,而是卡在一个饿不死但吃不肥的水平里。

在之前,大企业和中小散户的对立情绪很浓厚。但此次生猪养殖行业结构变化后,基本所有养殖企业都在提升自己,无论是规模化还是规范化;无论是新企业还是老企业,或是转型发展企业,都在把规范化放在一个核心位置。这是一个进步。

但这时候大企业逐步发现自己的竞争矛头不再是中小散户了,而是跟自己规模差不多的其他集团。这就有点像玩贪吃蛇,吃小虾米没什么意思,兼并一只肥美得更有成就感。所以竞争就转向了热度很高的降本增效。

两方较量其实彼此并没有多少差距,降本增效说白了在技术上并没有多少突破,于是就变成了持久战。整体行业规范升级,疾病这个助推力无从下手,占据养殖行业的巨头们内斗僵持,整个猪周期运转缓慢。

消费提振猪价反弹,节后触底预期一致

北方蔬菜主产地因国庆连续降雨淹了不少,目前受灾情况还不明朗。与玉米不同,水淹后玉米杆子站着就还有利用的希望,但是蔬菜水一泡就全完了。这也解释了在某些地区蔬菜价格已经超过猪肉的现象,这其实是个利好。在猪价下行区间的价位对于消费的刺激是很有效的,像我的母亲这种从来没有自己做过腊肠的人都去买肉做肠,说明低价位对消费的刺激相当明显。

消费市场的扩大,对持续低迷的猪价有一定提振作用,但正如小编前文所讲,只是反弹而非触底反转进入猪价上行区间。对于生猪拐点的判断以春节后最为流行,目下看来似乎有些道理,毕竟节后向来都是猪肉消费的真空期,叠加之前产能的加速消耗,此时出现最低点随即上行更为合理。

这个观点似乎十分一致,有些企业已经在针对这样的预期提前布局出栏节奏和提速淘汰。对此养殖企业可以采取提前出栏或者延后出栏的策略来规避价差结构的影响。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390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