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米

杨白劳杨喜儿和黄世仁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发布时间:2023/4/22 13:48:38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分享会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5080/

新社会,时代变了,便有个不知什么来历的女大学生认为喜儿很傻,不就是嫁给地主吗,有啥大不了的?

对于这种理论,现代的爱情观,婚姻观显得何等苍白无力,想了半天,最终老夫不得不承认,这锅得毛泽东来背——怪他下手太黑,把黄世仁、穆仁智之流消灭得太干净了,把那个看不到希望的时代埋葬得太彻底了,以致于今天的人,都不知道列宁的这句话:忘记了历史就等于背叛。

所以,我们先得弄清楚那个时代,人和人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

用鲁迅先生的话来说,那是人吃人的关系。

这话太过简单粗糙,所以具体到杨白劳、杨喜儿和黄世仁之间的关系,看看他们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

先弄清楚一件事:杨喜儿是嫁给黄世仁吗?

答案是:杨喜儿配吗?

她连小老婆都不够资格。

她只配当丫鬟,俗称丫头,属于“奴婢”这个阶层。

白毛女

一.黄台吉对大凌河城被俘明将说:“我是你们的爹”

人们都说民国时代的中国,是“半封建半殖民地”,实际上,中国的封建时代,从春秋战国时代到凯申物流破产这段时期,中国的奴隶制(奴才制)从来没有真正消亡过,并且是一直公开存在着,只不过是从主要地位退居次要地位罢了。

玩过《三国》类游戏,或者看过《三国》以及和《三国》有关的穿越小说的人,应该不少吧,应该知道部下对藩镇老大的称呼,是“主公”。

没错,这是家奴对主子们的称呼。

在古代,稍微有点势力的,不管是文官、武将还是太监,都会豢养家奴。而太监本身,就是皇帝或亲王的家奴,他们对百姓作威作福,自称“咱家”,见了皇帝或王爷,就自称“奴婢”。

到了我大清,八旗体系更干脆,旗人直接就是爱新觉罗家的奴才,爱新觉罗家的主子们,让旗人奴才们把持国家机器里的重要职位,这些人是满大臣,同时,分出若干职位给经过科举进入官僚体系的儒门子弟,让他们互相牵制,以保证皇权不被架空。而儒门子弟,因为不是旗人,他们是想当狗奴才而不可得。

八旗体系的创建者弩尔哈齐(努尔哈赤是错误译音),对主子&奴才体系是这样描述的:

“天子为汗,汗子为诸贝勒大臣,诸贝勒大臣之子即为民,主之子即为奴”……

所以,“民以诸贝勒大臣为父,警念不忘,不起盗贼奸宄强暴之事件,不违法度,竭尽其力,则祸患何以及身也。奴以主为父,敬念不忘,不生盗贼奸宄强暴之事,谨守奴仆之分,尽心效力,则刑戮何以随身也”……

弩尔哈齐病死后,清王朝国家机器的炮制者黄台吉虽说参考明王朝的国家机器建立后金政权,却把主子&奴才体系完整地保留了下来。大凌河围困战,被围困了四个月的大凌河城明军投降,黄台吉将投降的明将收为家奴豢养。不料这些家奴手下的明军逃亡得厉害,黄台吉很生气,他让驸马佟养性(弩尔哈齐的孙女婿)和自己的笔贴式(巴克什)传达自己的训话:

“尔等宣谕大凌河归降各官曰围尔等三月,天以畀我。我之恩养胜於他人,故携尔等至此,给以衣食,与以妻室抚养也。倘我军士似此为尔等所俘,不惟不加养赡,即其首领犹能保乎?当孩赤之时,养育者尔父母耳。今我给衣食养育,我即尔等之父也……”

元清吧的人抵赖说,清王朝搞的是奴才制,不是奴隶制,因为“奴才”的意思是“家里人”,是一个很有爱,很亲切的称呼——和奴隶是两回事。

真是两回事吗?

把大便商业化包装一下,那不还是大便嘛?不是大便,难道还是传说中的“金粒餐”?这东西连日本人都不承认。

无论中国还是国外,奴隶主君王,都有任用家奴担任要职的习俗,几乎就是无师自通、不谋而合,甚至到了封建时代,都还有这种事,不要说我大清,日本的战国时代也如此,各地大大小小的“大名”,用的都是差不多的体系,虾米奉行、中老、家老、宿老啥的,统统都是家奴,凭啥我大清的奴才不是奴隶?

当然,这些认天聪汗黄台吉为爹的奴才们,是混得比较好的家奴(其实还是认贼作父),而那些奴才们的奴才,奴才的奴才的奴才……可就混得比较惨了,而且,等级越低,混得越惨。

二.潘金莲、金翠莲和杨喜儿

至于此文的女主角——杨喜儿,她被抓进黄府后,就成了最不入流的那种——奴婢。

而她的主子黄世仁,实际上根本不是旗人体系的一员,而是中国农村士绅里很普通的一个。所以,杨喜儿成为奴婢,能有她的好么?

这么说太空洞,找些个参照案例对比一下,大家就都明白了:

潘金莲

老夫所说的潘金莲,是《水浒》里的那位,不是《金瓶梅》里的那位哈。

潘金莲的经历是这样的,“那清河县里,有一个大户人家,有个使女,娘家姓潘,小名唤做金莲;年方二十馀岁,颇有些颜色。因为那个大户要缠他,这女使只是去告主人婆,意下不肯依从。那个大户以此记恨於心,却倒陪些房奁,不要武大一文钱,白白地嫁与他”……

看明白没有?主人家可以随便买卖奴婢,大家都觉得天经地义。

事实上,潘金莲还算是幸运的,还有更惨的。

金翠莲

按《水浒》里的说法,金翠莲是东京人,因同父母至渭州投亲不遇。其母在客店里患病身死,欠下店主债务。当地恶霸郑屠(镇关西),见翠莲年轻美貌,写了三千贯(买卖人口)文书,并未付钱,即将其买走。

而这个金翠莲,比潘金莲更放得开,倒是跟那个女大学生倒是差不多,心安理得地当镇关西的小老婆。

镇关西倒是侍侯舒服了,镇关西的老婆不高兴了,然后,金翠莲就被赶出去了。

原文是这样的:“谁想写了三千贯文书,虚钱实契,要了奴家身体。未及三个月,他家大娘子好生利害,将奴赶打出来,不容完聚。着落店主人家,追要原典身钱三千贯。父亲懦弱,和他争执不的。他又有钱有势。当初不曾得他一文,如今那讨钱来还他……”

看明白没有?奴婢不是那么好当的,不仅老爷能随便收拾你,太太同样可以。而且,人家根本不跟你讲道理——三千贯的所谓“典身钱”,当初毛都没见一根,如今叫你还,你还一点办法没有。

于是,金翠莲对镇关西的老婆意见非常大——“不容完聚”,对镇关西反倒没什么怨念,女人这种生物,有时候就是这么奇怪。

当年老夫看《水浒》的时候,压根没注意到这个,直到看了牧惠先生(原名林文山)的《歪批水浒》后再去查原文——还真是,金翠莲真正痛恨的,是镇关西的老婆,对镇关西,反倒没多少怨念。

金翠莲的这段经历,倒是和杨喜儿类似。而黄世仁,正是和镇关西差不多的货色,当然,黄世仁更狠,放高利贷,逼死杨白劳。

《歪批水浒》认为鲁达压根没弄明白金翠莲真正痛恨的是谁,自己加上史进,一共给了金翠莲15两银子,放走金氏父女,然后直接冲上去,三拳打死镇关西。

但从鲁智深这个人物的前后经历来看,此人看似粗莽,实际上悟性极高,最后他还“修成正果”,他未必不懂金翠莲的那点心思,只是他见识比金翠莲高得多,知道只有把镇关西打服,金翠莲才真正有出头之日。

之后,金翠莲嫁给了赵员外,那才是货真价实的小老婆,之前在镇关西那里,杨喜儿在黄世仁那里,那是奴婢,老爷和太太可以随便收拾的那种。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嗯嗯,老夫问了好几个朋友,他们和老夫一样,同学当中只要是姓郑的,外号都叫“镇关西”,无论男女^_^   三.从高利贷到套路贷

弄清楚了“奴婢”是什么的干活,再来看看黄世仁怎样逼死杨白劳,将杨喜儿掳为奴婢的。

简单的说,就是靠高利贷。

更早的高利贷是什么的干活,人们没有直接印象,民国时代的高利贷,有这么个说法:

“印子钱,一还三。利滚利,年年翻。一年借,十年还。几辈子,还不完。”

实际上,高利贷本身不可怕,窦娥和她婆婆蔡婆就是放高利贷的,照样被人弄掉了脑袋。

但是高利贷一旦和黑恶势力结合起来,那就真的能要人命了。

而年之前,黑恶势力的背后,肯定有官僚士绅充当保护伞,换句话说,黑恶势力实际上不过是官僚士绅的鹰犬爪牙。

高利贷本身弄不死杨白劳,弄死杨白劳的,是士绅黄世仁豢养的黑恶势力穆仁智。

不仅民国时代的高利贷如此,今天的“校园贷”、“套路贷”……啥啥的统统如此,没有黑恶势力,高利贷根本没有那么可怕的破坏力。

事实上,从朱元璋建立明王朝起,就明文规定高利贷不合法,朱元璋知道民间疾苦,因此他下令放贷允许利息存在,但本息总数不得超过本金的一倍。

但是皇权终归没能镇住黑恶势力,最终朱元璋的法令成了一纸空文。

而朱元璋自己,也正是因为触动了某些人的利益,结果是他的画像成了这副模样:

比陈强老师还难看的朱元璋画像

高利贷在明王朝时期就不合法,在民国时代同样不合法。如果有哪位民国时代的青天大老爷为杨白劳、杨喜儿做主,杨家父女肯定不会那么惨。问题是,民国时代有法制吗?

这不是老夫在开玩笑。事实上,年之前,士绅在底层拥有绝对的权力。

毛泽东说当时的中国有“四大权”:君权、神权、族权、夫权。

夫权是老公收拾老婆的,先放一边,神权讲究“君权神授”,暂时也够不着杨家父女,皇权也一样够不着杨家父女,似乎黄世仁能用到的,只有“族权”。

事实上,底层的情况要比“族权”复杂得多。官僚士绅掌握的,除了“族权”,还有黑射汇、会道门、土匪、团练。甚至许多时候,黑射汇、会道门、土匪、团练(民团)是四位一体,一套人马,四块招牌,可以根据不同需要随时变身。

可以确定,穆仁智有民团身份,不然他凭啥合法持有枪支?手里有枪,穆仁智才有资格追债,否则……杨白劳完全可以象春晚里那样“满口生猛海鲜”,“欠债的是爷爷,讨债的是孙子”。

新闻里时有报道,欠债的拖欠农民工工资,民工讨薪反被殴打。殴打农民工的,和当年放高利贷的一样,他们手里掌握着黑射汇。

所以,只要杨白劳欠下高利贷,就只能任人宰割,什么时候还清,他说了不算,黄世仁说了才算,换句话说,他永远别想还清。

当然,还有一个办法,王大春带来了我党我军,把黄世仁、穆仁智收拾了。

杨白劳没坚持到我党我军到来的那一天,他喝盐卤水死了。

杨喜儿被穆仁智抢走了,之后她逃出黄家,躲在一座破庙里,变成了“白毛仙姑”。

这种事情,今天的中国人很难理解,那个时代的人们,却感同身受。所以,《白毛女》尽管是一个虚构的故事,却获得了巨大的成功——那个扮演黄世仁的陈强老师(就是陈佩斯他爹),在演出时被下面砸上来的石头砸破了头——为什么?阶级苦,血泪仇。

陈强老师扮演的黄世仁

今天,总有些无耻文人说当年的地主多好多好,勤俭持家,善待佃户、长工……却只字不提当年的黑射汇、会道门、土匪、团练(民团)……

事实上,在那个人吃人的社会里,各阶层都在吃人,吃人的手段繁多,除了黑恶势力支撑下的高利贷,更有官僚士绅暗中支持的粮商大斗进、小斗出,明清时期更是使用各种含银量不足的银子,明目张胆地剥削农民。

一旦自耕农破产,等待他的就是高利贷,然后通过高利贷实现土地兼并。

我犬清对这事非常清楚,他也知道这种事情根本管不过来,所以压根没管,直接来了个简单粗暴的“摊丁入亩”,我不管你兼并了多少土地,你占了多少土地,就得给我按土地数量交税。

羊毛出在羊身上,官僚士绅便进一步将税赋转嫁给佃户,于是恶性循环。

那么,真有勤俭持家,善待佃户、长工……的地主吗?答案是:真的有。

老夫家里一位长辈,读大学的时候刚好赶上史无前例的无铲街极蚊化大格命,学校从北京迁到河北琢县(民国时代称“琢州”),那些学生不仅要劳动锻炼,还要到贫下中农那里“访贫问苦”。当地农二哥口无遮拦,说地主没那么坏,日子不好过的时候地主还会接济一下,那位长辈听了这话吓得不敢吭声接话。

若干年后那位长辈跟老夫说起这事。老夫一问地点,河北琢县。上网一查,解放战争时期,主政河北、绥远等地的,是傅作义。一看到这个名字,老夫就全明白了。

“七路半”傅作义

这一位,在党国封疆大吏里,思想是最进步的,抗战时期不仅打日本非常积极主动,而且外号“七路半”,解放战争时期,他在他能做主的地区,根据国民政府的《腿地法》在农村搞了一次相对温和的土改,也就是“二五减租”。

而正因为这些原因,这个外号“七路半”的傅作义,也是PLA几个主要对手里最难打的一个,他甚至比“小诸葛”白崇禧还难对付。其他几路PLA,都能顺利解决各自的对手,惟独这个傅作义,跟PLA的华北部队作战只是稍稍落入下风,要知道华北部队也是红一军团、师的底子,最后是林、聂两路PLA联手才把他收拾掉。

所以,这些现象,根本不是地主士绅阶级本性如此,而是当时的国民政府,根据当时的国情,为调和阶级矛盾,调剂出更多的人力物力支持国家搞工业化建设,制订了《土地法》,推行“二五减租”,同时限制高利贷。

那个时代,要做的,无非两件事,一是工业化,二是土改。

工业化,北洋各诸侯在做,做得很别扭,阎锡山在山西,铁路修窄轨,别人进不去,他自己也出不来。

奉军似乎有声有色,一场,便宜了曰本狗强盗。

黄金十年,买办集团和江浙财阀在工业化方面,尤其是国防军工方面,几乎就是交了张白卷。

而土改,更甭提。

在锅皿档统治区,这部国民震斧制定的法律根本就是一纸空文。只有土地格命战争时期的蔡廷锴在福建、解放战争时期的傅作义在绥远、河北等地,抗战时期的小蒋在江西赣州执行过。

那么,除了那三位,还有谁执行了《土地法》?答案是我党我军,时间是抗战时期。

当时,我党把抗日政权建设到村一级,权力分配搞“三三制”,我党占1/3,贫下中农占1/3,开明士绅占1/3。

而那些勤俭持家,善待佃户、长工……的地主,相当部分都是这类情况,他们另外有一个名字——开明士绅!!!

明白了吧。

这一切,得感谢国民震斧的《土地法》,得感谢执行国民震斧《土地法》的有限几位。拿开明士绅为黄世仁、穆仁智等恶霸地主、黑射汇势力洗地翻案,真人也女马的缺德。

最后,以史无前例的无铲街极蚊化大格命时期的“忆苦思甜”歌曲作为结尾吧。并非老夫极左,有些人,真该去吃几顿“忆苦饭”:

不忘阶级苦

天上布满星,月牙亮晶晶。

贫下中农(原词是“生产队里”,有段时期改成“贫下中农”,下同)开大会,诉苦把冤伸。

万恶的旧射汇,贫农的血泪恨……

千头万绪千头万绪涌上了我的心!

止不住的辛酸泪,挂在胸。

不忘那一年,爹爹病在床。

地主闯进我的家,狗腿子一大帮。

说我们欠他的债,又说欠他的粮。

地主狠心地主狠心抢走了我的娘。

可怜我那爹爹把命丧。

不忘那一年,苦难没有头。

走投无路入虎口,给地主去放牛。

半夜就起身,回来落日头。

地主鞭子地主鞭子抽的我血流。

可怜我的放牛娃。向谁呼救?

天上布满星,月牙亮晶晶

贫下中农开大会,诉苦把冤申。

万恶的旧社会,穷人的血泪恨

千头万绪千头万绪涌了我的心,

止不住的辛酸泪,挂在胸。

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

世世代代不忘本,永远跟党闹格命。

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

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注:这首歌全国各地都在传唱,各地歌词略有不同。老夫这个版本,是家中长辈传下来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424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