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虾米 >> 虾米的形状 >> 2022届毕业生期望月薪降至6295元,
今年的就业形势多么严峻,我想大家心里都有数。找不到达到心理预期的好工作,就继续读书深造呗,刷学历呗,这也无可厚非。现在所有求职者都是韭菜,无非是早点被割或者晚点被割的问题,还能怎样?
指望着学历高了一切就会变好了,说实话,那还是少数的真正炙手可热的领域里最顶尖的那波人。剩下的,大部分也往往沦为资本主义市场上待价而沽的小虾米。是的,成语我没用错,是你自己觉得自己待价而沽,可在雇用方看来,可替代程度仍然很高的那种。
现在最不缺的就是人。年轻人,各种热门领域的人才。高精尖的毕竟还是少数,大部分领域和行业里,年轻的韭菜随手一抓就是一把,块钱的大学生比比皆是。哪怕、院校毕业的,被逼急了小私企的前台也不是不能接受——毕竟,得先生存下去再说发展啊。
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非常广泛的。无论是实体经济、股市、还是互联网。现在的求职市场上,早就从供方市场变成了需方市场,不自贬身价,怎么能把自己“卖”出去?
我觉得现在的年轻人还是很务实的,至少他们知道这其中的利害关系,没有好高骛远,正相反,他们做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为自己进行争取。
是,现在学历不值钱了。但好在,他们还拥有最大的本钱——年轻。而这点,才是决胜的法宝。
年轻,意味着身体处于一生中最巅峰的状态,精神面貌良好,尚未受挫,跃跃欲试,学习能力强,接受新鲜事物的速度快,反应快,也更容易在受挫中恢复。年轻,还意味着单身贵族,至少没有家庭的累赘和牵绊,在工作上耗得起,熬得起。
比他们年龄更大的,像我们这样30多岁往后的,甚至逼近40岁的,精力体力上比不过年轻人,学习能力再比不过年轻人,所剩的那点经验之谈,在信息不断更迭的今天,很快也就成了若有似无的笑话,才是真的扎心。
中年人的境遇,可比应届生要惨淡多了。你看不到他们,是因为他们都默默隐匿于生活的困境中,无暇自怨自艾,要养家啊,要还房贷啊,要供孩子念书啊,只好咬牙混迹于滴滴司机、外卖送餐员之中,挣扎着过活。
应届毕业生至少想找工作,还能一找一大把,从起点开始,有无限的可能,想做什么就做了。而30多岁的人士,如果被公司优化掉了,如果找不到合适的下家,再想重头开始?不好意思,你还得看看企业乐不乐意呢。
雇主都不是傻子,人家门儿清。人家都是直说,你就算要跳槽,除非是去XX、XXX公司,才能给你开出这样的待遇,不然就老实在这呆着吧,不过,你最好得好好干、干出点说得过去的成绩才行,不然……你懂的。
瞧瞧,这就是现实中的就业环境。
我再年轻一点的时候,也曾和年轻毕业生们一样。也不傻,知道得先证明自己的价值,才有条件跟企业去谈薪资。刚就业时,我基本不在意公司给我发的薪水是多少,只要够我活下去就成,有的是机会可以升职加薪——这还是我有研究生学历的前提下。
现在,我觉得我太天真了。真的不能这样去跟企业谈,它只会趁机疯狂占你便宜。就业环境一年比一年差,求职者的境遇没有丝毫改善,如今看来,年轻人的妥协没有任何意义,只是委屈了自己。
但凡有追求一点,就应该一心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真的,别信什么先就业再择业的鬼话。因为很快,你就会成为一个失去光的灰扑扑的大人,被生活打压着,再也抬不起头来。
如果真的热爱学术,在基本生存可以保障的情况下,不妨接着读下去。去探索知识的前沿与未知的边界,去研究点真的对人类有益的事情。
当然,如果你非说为了找更好的工作所以去考博,我劝你还是免了。博士真的不是一块金砖,且就业面极窄,如果读不顺,自己都兴趣缺缺,你还不如早点去磨练一下其他的更有实用价值的技能点。
指望着给资本家打工就赚大钱,真的是凤毛麟角。那都是血汗钱,是靠超长的工时、超强的抗压能力和忍辱负重的毅力换来的。
20年前,那是黄金时代,一个本科毕业生也许是人才市场的炙手可热的明日之星,他们步步高升,成为高管,实现阶层跨越。如今,哪里都需要本科毕业,可哪里都不再把大学生当回事。
你问我如何看待,我只能说现在的情形下,就业就是hard模式,你最好摸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而这条路,需要各种际遇,还真不一定与学历强相关。
读书有没有用?有用。但书得读到你心里,你脑子里,并且能灵活运用,而不是仅仅读到一张学历证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