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虾米 >> 虾米的天敌 >> 每一间小店,都应该是古城里一道动人的风景
一个人站在南门街,任凭倾盆的雨泼在伞上,铮铮作声。
脑海里全是刚才古城招商动员会议上的声音。
“木板门一块块打开真的好麻烦,能不能拆了换成卷闸门?”
“天井里会下雨进来,能不能不要做天井?”
“那些篾片画那么旧,看起来真丑,能不能拆掉?”
…….
所有古建筑的元素,竟是一样也不想保留,我认为最珍贵的最有价值的最值得珍惜的,却是别人弃之如敝履的。
让我说些什么好呢?
想象一下,一条古老的长街,木门板全部换成卷闸门,青石板换成瓷砖,天井盖上瓦片,烟花色的墙砖被涂成白璧。。。。。。
将会变成一个什么样的怪物?
我不寒而栗,泼在伞上的大雨,仿佛变成了一场大雪,下得心里拔凉拔凉。
其实一天前,我才发过一条热乎乎的朋友圈:一朝相逢,便是万载。
几个月前,曾在铜官窑古镇面前感慨:小店千千万,有灵魂的经营者,万万一。
那个时候的我,心里的万载古城是这样的:“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烟火”。
而此际,浮上心头的句子,却是一种全然陌生的感觉:梦似蝶翎春外去,身如油伞雨中旋。
对于南门街的产品定位,受西安袁家村的影响比较大,一直想做到让每一个小店都是不同特色的产品,每一个产品都从不同角度反应江西的风土人情,它们是有来处的,能讲出自己的故事和经历的,它不仅仅能满足饕餮们的味蕾,还能给来古城的人带去一种生活的温度,从街头吃到街尾的满足感。
还有,每一个小店,都应该是古城里一个动人的风景。
面馆里:
有人在一碗面里开始一天的期待,有人分食一碗面肆意挥洒着甜蜜的爱情……
花店里:
有人委托店主采来山花,还滴着露珠,送给那个心上的人,有人在这里寄存了一棵百合花的种球,约定明年花开的时候再来,花已开成一片海。
出差外地,看到别人手工烧制的情侣水杯,就游说手工主:你到万载古城来吧,把你的水杯卖给每一对相爱的百合花小姐和花炮先生。
看到把民宿打理得像一个温暖的小窝的女孩子,也游说她:把你的温暖分点给我的小城,温暖更多的人。
对中医馆的人说:请你要手工做些百合粉的面膜,给每一个爱美的女生。
……
为了实现这个想法,早期招商的时候几乎每一个经营者都都经过我的审核,甚至大部分由我引进。还把南门街49间老店铺,一间间规定了业态——仙源的豆花,城东的旺子汤,油货勺子扁担糕,高村小吃剁肉粉……每一样,离开了万载,都不会再吃到。
它们和古城里马头墙,雕花窗,瓦当上跌落在天井里的雨或者阳光,交织着,变成这个小城最有韵味的对话,和时光一起老去,成为一段37.2℃的历史。
千店易得,有灵魂的经营者,一个难求。
就此放弃么?
一个人站在雨里,伞都显得孤独。
不知道远处屋檐下那几个在冒雨装修的经营者,他们心里在想些什么呢?
我不得而知。
但可以确定的是他们租下古城里的这些店面,不是为了来破坏,不是钱多了没地方去投资,他们也应该和我一样,对古城抱着一种期待,一种信任,想古城整体都经营得好好的,他们在这里能挣到钱。
也许我和他们之间唯一的差别,说穿了,就在于挣钱方式的认知不同,他们的固有认知就是开间小店挣点钱,不若我这个酸文假醋的文人想得那么文艺:开间小店,荒度余生。
再回过头来想想袁家村的经营模式,那些村民最初开始经营的时候,就都不约而同具备了如今的经营理念的吗?如果他们有不同的经营理念,那整个村的农民又是如何认可了如今单店不同品的经营模式的?
由人及己,我和万载古城如今的各个业态经营者们之间,之所以存在经营理念上的差别,原因在哪里?
从原因开始往下找源头,竟然发现其实错还是在于我——你不告诉别人你想做什么,别人怎么知道你想做什么呢?这又不是男女感情,其中的乐趣之一便是猜猜猜。我和他们是一支队伍,在商场上行军,连方向都不告诉大家,有几个人能知道要去往哪里,到达哪里呢?
细细反思自己,作为一个项目的操盘人,从来没有告诉过每一个参与万载古城古建店铺经营者,我打算做些什么,想做到什么样子,他们应该怎样去做才能做好,我传递给别人的信息,无非就是我这里有一个古城,你来开一个店吧,你的店卖点这个那个什么的。
从来没有告诉过卖豆花的还要讲讲豆花的故事,酿豆花的水来自深山,豆子是仙源本地乡亲们种的,豆花的调味醋叫神仙醋,是万载本地人酿的,有降血压的作用,豆花的吃法除了加白糖,还有加香葱肉沫,或者虾米紫菜等等。装豆花的碗最好是莹白的碗,豆花略黄,在莹白的碗里颤颤的冒着刚出锅的热气,像跌在冬天井里的月色。
也没有告诉卖剁肉粉的,你要告诉外来的游客,剁肉是什么意思,挑选的肉是猪身上哪个部分的肉,粉是怎样用大米磨的,经过曝晒,发酵等工序,和外地的粉就有什么区别。粉店的灯不要长长的日光灯,吊几个颜色温暖的草帽灯,照在吃粉人的身上,身子暖洋洋的,胃里也暖洋洋的。
更没有告诉他们任何一个人,门口种点花吧,虽然花开不能果腹,但能够给人传递一种无形的信息,这个小店的春天来了——这世间,有几个人能对春天抱有敌意呢?
对,我从没和别人这样去沟通过自己的要求,表达过自己的理念,也从未想得这么细致,和参与古城经营的人结成命运共同体,息息相关。只是一直被动的在等别人和我想得一样,甚至希望遇到比我还要想得更多想得更深刻的人,来经营这个古城的角角落落。
站在这一街大雨里,就这样大彻大悟。
拿着一手好牌,赢一个满堂彩并不稀奇,能将一手平常的牌打好,才是真正的本事。
我不应该就此灰心,既然找到了之所以有差异的原因,就应该制定相应的措施来解决问题,比如带经营者们出去学习古镇的店铺经营,在装修过程中给予风格上的指导,平时多多交流各自的理念,培育几个榜样店,等等……
海子曾在他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里这样写他的明天: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如果允许我改改,那么我的明天可能是这样的:
从明天起,做一个有温度的人,
装修,买碗,烟火人间,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在一个亩的花园里,
从容生活,带着温柔。
而万载古城的明天,有无限种可能。它不需要惊动春天,不需要惊动候鸟,不需要惊动奶油和蜂蜜抹满的下午,阳光就轻轻照在这里。
落了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