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虾米 >> 虾米的习性 >> 绿潮第期邵之惠水馅包里的爱与思
点击上方"同步悦读"免费订阅
水馅包里的爱与思念■邵之惠
阝勹
廴匚
水馅包,对于绩溪人来说都不陌生,可以说人人都是吃水馅包长大的。做水馅包吃,是绩溪民间沿传久远的四时八节的饮风食俗。
此生第一次吃水馅包的情景,我至今还清楚记得。那一年初夏,父母带我们兄弟仨从上海回到了原籍伏岭下村,我插班进了距我家百米来远的纹川小学二年级读书。初来乍到,对老家的风俗一点都不了解,后来才听说,家乡一年到头有很多节日,且有许多食俗。
农历十月半,是家乡的下元节,说是家家都要做包吃。那天上午,我在上第四节课时,突然教室门被推开了,章老师一见来人便问:“现在上课,你来找谁?”我一看是我堂姐,当她的目光还未扫视到我时,我便主动从坐位上站起来向章老师报告:是我姐!未待我喊她,堂姐却喊着我的小名大声嚷道:“要下课了吗?第一笼包放下去蒸了,一会就好,妈等着你去吃包呀!”
堂姐的一句话,引得教室里一阵哄堂大笑!我不好意思地用手示意叫姐赶快回去!章老师走过去笑着对堂姐说,“快下课啦!一会就去吃了,你先回吧!”说着,又把门关上继续上课。
放学回到家里,我怪堂姐不该为吃包事去教室打扰上课。母亲说,“是我叫你姐去的,我看钟点也差不多了,怕下课了你还出去嬉,就叫她去喊你,她怎么跑到教室去叫你了?这女家也真是的。”又说,“包蒸好了得马上吃,冷了就不灌汤不好吃了。”只见厨房大灶头上的大锅盖的周边直冒热气,母亲自言自语说,“气上顶了,包应该蒸好了!”说着,将一大笼包子从锅里拎到饭桌上。我一数,这笼包足足有38只,堂姐说,这是半大笼床,若大笼床装得更多,有五六十只哩!不过人少笼床不能大。听堂姐的话,我没理会是怎么回事。
笼床上桌,仍然热气腾腾。母亲生怕我不会捡包而手被烫着,麻利地捡了四只放我碗里,要我慢点吃。我小心咬了一口包尖,轻轻一吮吸,哇!包汤直入口腔,其味极鲜,细细咀嚼这包馅,既上劲又滑嫩,让人感觉美得不行!妈说,“先吃水馅包,等会还有菠菜馃和豆沙糖馃。”
这是我第一次听说这用面粉制作包皮的、呈半月形的、馅料饱满的“水馅包”的名字。据母亲告诉我,水馅包的馅料是猪肉、豆腐加了点干笋丁、香菇丁,所以味道很鲜。我一口气干了八只包,肚子似有点吃撑之感,以至后来蒸好的菠菜馃和豆沙馃只能每种尝了一只。菠菜馃是以米粉制作的馃皮,以菠菜鲜肉糜为馅,做成中间高两端略低的、有如元宝的形状,豆沙馃也是米粉包裹甜味赤豆沙,馃呈扁圆形。吃了三种包馃,让我深深感觉老家节日的食品真是太丰富了!两种粉馃与水馅包的风味完全不同,粉馃太糍,而我却更钟情于水馅包。不过,吃水馅包得掌握时机,如蒸好后停留十数分钟未食,包的汤汁就被馅料吸收了,吃起来就大大减味了!无怪乎母亲要急匆匆差堂姐去学校喊我来吃包!堂姐说的大笼小笼,人多人少,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四时八节年复一年地过,水馅包也年复一年地吃。让我觉得,水馅包成了民间节日的代名词。然而,吃这包子看似寻常,其实并不那么简单。做水馅包,少不了的就是猪肉,这是主料,可是,社会物质匮乏的年代,猪肉供应日渐减少了,水馅包的质量自然也不如从前了。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市场猪肉供应很差,我们村里平时几乎无猪肉供应,到了节日,食品公司一天也不过供应两三头猪肉,一个两三千人口的大村子,这一点点猪肉远远满足不了村民们的节日需要。这时,便诞生了“走后门”和“抬头看人,低头剁肉”的现象。母亲是一个农村妇女,既不深谙此道,又与屠夫无半点关系,无奈,要做这顿无法避免的节日水馅包给我们吃,只好让自己少睡觉。她早上三四点钟就拿着小凳子去食品门市部排队等候买肉。天亮了,猪肉送到供应点了,却规定每人只能买2斤,卖完为止。所以长龙似的买肉队伍,常常是不到七点钟,队伍便因买不到肉而被斩去一大节。
曾听母亲说,做水馅包最好的猪肉是腿肉为主,因腿肉收缩力强,有韧性,做的包馅料就“作球”。再有,最好的水馅包的肉与豆腐比例2比1,而肉的肥瘦比例则是1比3。可是,面对如此供应状况,这些比例只能定格在徽菜历史文化上了!因为,当屠夫一看我母亲那张陌生的脸,便不会让母亲买到理想的肉材。两斤带骨、带皮、带肚巴的肉买回来,母亲经过精心取材后,仍然按她的做包用材比例,做名符其实的水馅包给我们吃,而她自己,基本上是吃蔬菜豆腐包了。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们已在县城工作,每逢节日,父母都要提前寄信提醒,我们都要如期告假回老家过节日,享用百吃不厌的风味水馅包。那时,父亲已退休在家,但当时社会经济状况尚未好转,猪肉供应依然紧张。由此,父亲接了母亲的班,每逢节日由他去买肉。同样是生怕买不到肉,父亲便凌晨三四点就起身,遇上冬天,要冒着刺骨的寒风,拄着龙头拐杖,打着手电,高一脚低一脚地穿过还在酣睡中的两里古村街,蹒跚地行走近半个时辰,才从村北沿石板路一直笃到村南食品门市部,老人常常为争得了买肉队伍的前三名而乐此不疲。奇怪!可能屠夫知道父亲出身上海大厨师,抑或是见他如此高龄,又起得如此早,不用说都尽量割2斤好肉给他。虽然肉的数量不多,但比母亲买的肉更提升了这顿水馅包的品质。这是用三个多时辰的工夫换来的啊!
后来猪肉实行计划供应,每人每月半斤猪肉,凭票供给。这票只发非农户口,可是我母亲是农业户口,父亲虽是非农,但户口还在上海,他们都不是发放对象,所以要想吃到水馅包却遇到了尴尬,要吃还得等到过年自家杀猪才行。然而,父亲还是偶得了友人之助,让我们能在没到过年的节日里,如愿以偿地吃到水馅包。
父亲在上海工作五六十个年头,他有每天晨练做“易筋经”的习惯,退休回籍,依然坚持不辍。当时乡村还是公社制,有几位爱好健身活动的社直机关干部为跟着父亲学“易筋经”,自然成了好朋友。当他们获知父亲买不到猪肉吃时,有的把自己肉票省点下来送给他,有的为他开后门买几斤肉。为此,接济了我们节日做水馅包所需。这些诚恳的帮助,让我一家人十分感动,至今仍不敢忘记这一难得的施惠。
改革开放后,民众经济生活日益好转,社会物资也日渐丰富起来。买肉做水馅包,已不再让人发愁。父亲对做包馅料的制作,也越发讲究起来,技艺也回归了传统。在制作水馅包馅料时,他将鲜肉与豆腐除了按比例下料并加入笋菇丁及虾米提鲜外,再调入适量的熬制的新鲜猪油,最后还要兑入皮冻。这皮冻是用他平时买猪肉时剔下的猪肉皮,将其处理干净后入锅炖烂,然后切成小丁,再调到馅料中去。加皮冻的目的是让包更灌汤,成为名符其实的水馅包。这样的水馅包夹两只到碗里,包吃完了,碗底还沉有不少汤汁哩!
由于条件好了,父母准备馅料也多起来,常常是水馅的一大脸盆,蔬菜馅的一大脸盆。父母准备这么多馅料目的是,我们来家吃了包,回县城时还要给我们带上一大篮。有时过节,我们因工作忙而实在脱不开身回家,父母便要做上一大菜篮水馅包托人捎来。
按那时的条件,要带篮水馅包到县城也绝非易事。伏岭到县城足有23公里路,每天从县城经伏岭到胡家只有上下午两趟班车,逢到节日,回家过节的人又更多,而返城时,人人都是提着大篮小筐的包上车,成为一道节日的风景。每到这时刻,母亲就会早早地提着一菜篮包上车站找人央求代为捎带,有时找到熟人了,见他自己也提着两个篮,上车又无序拥挤,要上去都很困难,母亲就不好开口叫他带了,只好在车上的窗口里扫视寻找熟人。有一次,公交车发动了,还未找到熟人,无奈之下,母亲只好强行将篮子塞进窗口给一位陌生的妇女,并匆匆说,“拜托您送给我媳妇丽雯吧!她在县委招待所总台。篮子里有名字!”好在那时县城宾馆旅店不多,县委招待所又尚有名气,那位既不熟悉更不知名的妇女又很负责,加之父亲这位老“出门客”还细心,已事先用毛笔写了张地址、名字的纸条放在篮里了,才使得这篮充满父母深情慈爱的水馅包安全、按时到达我们手中。当然,不现吃的水馅包已经不灌汤了,但,已经不重要了!
每年过了腊八节,乡村中便拉开了家家户户杀年猪的序幕。父亲最希望猪杀倒后,老天能下点雪。那怕是一场也好。一只上百斤的猪杀了,除了预备吃撒祸的、熬制猪油的、腌制猪肉猪杂猪头四足外,还要留下部分鲜肉用来在腊月底做水馅包吃。若下了雪,父亲就又有文章可做了。那时乡下还没有冰箱,为了让猪肉能够保鲜,他自做了土“冰箱”。所谓“冰箱”,就是用一只四斗坛,放到院子里晒不到太阳的墙角边,坛内存放一块块备做水馅包的鲜肉,坛四周堆上雪块,坛口用厚木板作盖,上面复以装有雪的塑料袋。这点小发明还推广到周边邻里的十数户人家哩!腊月二十八九做包做馃,又是老家的一大习俗。这天做的包馃,不仅有水馅包,牛肉包,还有灶馃、菜馃、甜馃、蒸糕等等。不仅品种多,数量也多,因一则过年时亲戚邻居间要相送,再则正月初头用以自食,以图方便。
有一年腊月二十八日做包时,我见父母都把水馅包做成圆形的,我便问,“今年怎么改变包形了?”父亲说,“据老辈头传下来讲,这水馅包最早是供奉汪公老爷吃的,用圆形包作供献,代表圆满、团圆,寓意吉祥。后来,才演变成老百姓的节日食品。到了明朝的时候,徽州绩溪大批男人出去做生意了,留下在家的都是妇女和小孩,外出的男人短则一两年,长则三五年才能回家团聚一次,这样,一年到头一家人都不能团圆,所以水馅包便做成半月形的,并捏上12个皱褶,表示在家妇幼老少月月思念在外为做生意而日夜奔忙的儿子、丈夫、父亲的意思。只是到了过年时,于外经商的男人们都纷纷回籍团聚了,才将水馅包做成圆形的。”
听了父亲的娓娓介绍,使我感受到,当年先人对水馅包包形的这一改变,充分体现了徽商家眷对贾食四方的男人们的无限眷恋之情!一只小小的水馅包,居然承载着如此沉重的、纠结的徽商妇们的情感煎熬,浓缩了人世间最美好、最哀怨的爱的证物!
穿过千年时空,水馅包也经历了各种各样无常的变迁。我活过这大半辈子,也吃了大半辈子的水馅包,同样也亲身感受到有关水馅包的坎坷经历和其中特有的人文情怀,特别是从水馅包中更深切感悟到父母的无限关爱,且这种关爱又何止万千哩!
父母走了,无以报孝,只能每年清明节上坟时,我们都不会忘记在供仪中有一道半月形的水馅包。既表达我们的思念,又祝愿父母在天国安祥。
(本期组稿、编辑:胡迟。图片由作者提供)
延伸阅读——征稿:全民阅读书香中国《军绿》面向全国征稿关于“同步”年终盘点:纸媒发表一览年终盘点:我最满意的作品年终盘点:全国各大报刊发表一览年终盘点:全国各大报刊发表一览(关于微刊)在这一千八百多个日子里关于写作和投稿的几点建议我们,这一年致读者新春致同步“同步悦读”首届全国文学大赛评选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