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虾米 >> 虾米的天敌 >> 4年时间过去,马云砸下400多亿收购的大
在商业舞台上,有些故事格外引人注目,其中一些情节甚至因为频繁上演而被戏称为“魔咒”。比如,成龙代言的产品,如小霸王、汾煌可乐、爱多VCD,以及目前步入低谷的格力,似乎只要与成龙牵扯上关系,便会不可避免地走上下坡路,这就是人们所谓的“成龙魔咒”。
类似的魔咒在投资领域也屡见不鲜,特别是与阿里巴巴有关的“投资魔咒”。不论是雅虎中国、口碑网、天天动听、虾米音乐,还是OFO小黄车,只要被阿里投资,要么陷入行业次席的竞争中,要么干脆停止运营。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然而在阿里这棵大树的阴影下,许多受投资的企业却难以喘息。
大润发,作为国内零售业的巨头之一,母公司高鑫零售在四年前被阿里投资后,市值经历了跌宕起伏,从一个高点跌落近千亿港币。尽管曾有一段上升期,但距离亿港元的市值高点,现在已经缩水将近亿港元。更为关键的是,近四年来,公司业绩也未见起色。
大润发源于台湾,始于一家纺织企业的改革转型。进入中国内地后,它并没有像沃尔玛一样将大量精力投入品牌塑造,早期甚至使用百润发、金润发、春申购物中心等不规整的超市名称,给人普通超市的印象。
直到年,所有门店才一统“大润发”名称。早在年,大润发就与法国第二大零售商欧尚集团展开合作,将双方在中国内地的商超业务整合到香港的高鑫零售公司。两个品牌保持独立运营,共同发展。同时,大润发赶上了中国零售业的黄金时期,从年到年的四年间,年营收翻了一倍,从.52亿元增长到.51亿元,也正是在此期间,高鑫零售成功上市,市值一度达到亿港元的高峰。
然而,自年起,高鑫零售的营收增速逐渐放缓,电商平台的崛起加剧了线下零售的竞争。面对京东、淘宝等电商平台的竞争,以及每日优鲜、兴盛优选等在生鲜市场上的厮杀,高鑫零售的前景变得更为严峻。
年,阿里巴巴以亿港币的价格购入了大润发36.16%的股份,成为了其第二大股东。此举也被视为标志着大润发将迎来一场深刻的改革。阿里的新零售理念迅速传播开来,成为行业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7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