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丹东,东港市有一个叫做权家屯的小渔村,多年前甚至更早,小渔村的祖先闯关东到此,将晒鱼晒虾打虾米的传统工艺带了过来。即便是物质匮乏的年代,靠着晒鱼晒虾打虾米,小渔村人也是衣食无忧。三十多年前,这里更是诞生了东北最早的万元户。晒鱼晒虾打虾米,秋天最忙。在权家屯,进入秋天,渔民老谭一家便全家上阵没有闲人。据老谭说,晒鱼晒虾打虾米产业最火旺的那些年,仅他们一家,一天最多煮晒青虾就是3万多斤。晒鱼晒虾打虾米,让权家屯人完成了最初的资本积累,从而在当今有了更多的致富选项。换句话说,几十年前打虾米的人,现在大多在其他行业当了老板,老谭一家是村子里为数不多的坚守者。早些年鲜虾煮熟晒干后,渔民会将干虾装进麻袋摔打出虾米,如今用上了机械电力设备,打虾米变得更为轻松,产量也更高,一个秋天,一户人家会打出1万多斤干虾米。图为被烘干的青虾。早些年,由于生活条件所限,打虾米出来的副产品虾糠是很多人家的盘中餐,如今年月,虾糠只能作为上好的饲料销售。可以说,从晒鱼晒虾到打虾米,无论是主产品还是副产品,都在产生不可小觑的经济价值。老谭家人将露天晒得半干的青虾装在丝网上,准备送进烘干设备里。老谭将烘干的青虾倒在蛇皮袋上,准备送到卷扬设备中打成虾米。近些年物流和储藏方式的日趋发达,新鲜海鲜已经不需要像早些年那样,用晒干的方式来储存,但仍有部分的渔村人舍不得放弃祖先留下的传统工艺,况且,虾米销售有不错的市场——秋季来临,小渔村依然会飘散着晒鱼晒虾打虾米带来的海鲜气,甚至,隔着屏幕都能闻到。(棋簿紫/图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tp/8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