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虾米 >> 虾米的习性 >> 分父母丨虾米妈咪孩子给我第二次生命
孩子出生的那一年,我把我这辈子的眼泪都流干了。我也曾抱着孩子痛哭过,自己做医生却帮不上自己的孩子,甚至让他不被家人理解接纳,总觉得亏欠他很多。
文|林清欢
编辑|judycai
年的一天,余高妍第一次在B超的监视器上看到了孩子的胎心跳动,她特别开心。为了守护这份小小的喜悦,她第一次在睡觉前关上手机,希望做个甜蜜的梦憧憬未来——这是属于每个准妈妈幸福的权利。
因为关机,她睡得很好,没有那种随时需要响应急诊而踏实不下来的内心悬念。但在这个夜晚,家人无数次拨打她的手机求助,就在凌晨2点,她守护了8年的至亲没有来得及等到救护就永远的离开了她。
无法用添丁来形容孩子的到来,更像是一种至爱的替换。离开的那位亲人,是余高妍视为精神父亲的角色,陪伴她人生中最风云变幻的18岁到28岁的那十年。
时间不会因为任何人、任何事停留,所以幸福和悲伤都会在时间里消散,这是上天给我们的礼物。但是对余高妍而言,这个夜晚过去后的十年,她都活在一场梦境里:同样的场景,她反复抢救同一个人,每到最后那个人的灵魂告诉她,“放下吧,不要再抢救我了。”
然后,她在巨大的痛苦中惊醒过来…
这个梦是再直白不过的隐喻。去世的亲人其实已经坚持了好多年,是余高妍用医生该有的理性劝阻亲人不要过度治疗,不然将会面临更多风险,但是亲人没有听,因为每个人对活着都有着强烈的渴望。结果,直接导致亲人过世的就是过度治疗引起的并发症。
作为医生的余高妍无法接受这种极喜与极悲的对冲。
送别亲人,医院,开始工作。下午四点之后,她继续加班。试图用强大的工作量来压垮自己内心不得不面对的真相。她不敢回去,只能逃避,用这样自虐的方式逃离悔恨。这一天,她工作了12个小时,看诊了个病人。
,这个数字牢牢地刻在了她的脑子里,像一把锁。只要在任何场合触碰到这个数字,这段记忆就会铺天盖地地袭来,带着对自己职业的质疑。
年对余高妍来说,像一堵城墙,隔开了她前后的两种人生。
余高妍的两种人生
余高妍,还有一个名字叫虾米妈咪。她是网络上最知名的公益科普医生,在众多妈妈的眼里浑身闪耀着明亮、智慧、成功的女性光芒。她会花精力,尽全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妈妈和孩子们,你很难想象,这样美好的女生心里有一个一直无法疗愈的伤口。
小时候的余高妍是一个对长辈百依百顺的乖乖女。
她的父母都是艺术老师,她也一直学习音乐美术。也许是出于一个孩子生存的本能,乖孩子天生就带着一些讨好父母的心态,这在小时候的余高妍身上印记很重。只要考试后她没有拿到三好学生奖状,就会对父母产生巨大的愧疚感。
年她17岁,高考结束,家里人突然发现没有一个从医的人,便要求她选择当医生的道路。她照做了,顺从地放下了自己拿了十来年的画笔,这一放,就再也没有拿起来。
医生职业,虽然不是她特别强烈且确定的选择,但是对于这个选择她服从而认真。因为从大一开始,一位亲人被检查出患上一种罕见疾病,她突然理解了家人的期待和自己身上的责任。她在医学院努力做一名好学生,为了帮助更多孩子,她不顾名师的劝告,选择了冷门的儿童保健专业。毕业之后努力做一名好医生,每天看诊,还要夜班加班,精疲力竭,依然乐此不疲。
但是年亲人的离开,令她痛苦内疚,第一次开始质疑自己做医生的决策,悔恨自己关键时候没有陪在亲人的身边,内疚自己看到了最坏的情况也依然没有办法把亲人劝住,也有责怪亲人到了生命的最后,还是不够信任她。如果自己权威一点坚持坚定一点该多好?十年的噩梦,是她一直对自己非理性的责备。
有一天,余高妍遇到了一个病人,她依然用最理性的声音劝告她过度治疗有危害。但是这个病人随后讲了一段话,让余高妍很震动。
“医生,其实你很好,你给我的这些建议都很好,我不是不相信。只是人到了这个时候,特别想活下去。所以所有的方法,我都想去试一试。”
这一段话击中了她。,夜夜轮回的梦境,那把陈年的锁突然打开了。
余高妍说,她天性并非如此理性,但保持理性是一个医生必须有的职业素养。医院是一个矛盾冲突特别集中的地方,可以在短短几个小时感受到大悲大怒大喜。
所以像很多医生一样,当她走进临床以后,开始去学着把自己特别感性的那部分收起来。“因为你一旦太过感性,对病人的诊疗就很难保持客观中立。”
是医生,是保安,更是人肉墙
我一直以为是成为了“网”红科普医生,让余高妍退居二线,医院工作,她回答我说,医院工作的几个医生这些年都陆续离开了一线。
为什么儿科医生荒?很多人不知道问题出在哪儿,余高妍接受新闻采访回答的很直率:“每年冬天不是疾病特别多吗?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各种病原体引起的疾病在冬天集中爆发。那个时候我们儿科医生或者说我们临床一线的医生就成为了最后一堵人肉墙。那种情况下,你可以去想象之前的SARS,其实对我们来讲是没的选择的,明知道这些孩子来看病,我们肯定也会被感染整个冬天生病的孩子太多,儿科医生也跟着一批一批生病倒下了。”
当年和她一医院的,共有五位医生,最后都没有留下来。不是因为能力问题,而是因为身体都垮了。在门诊,平均每天看多号病人是三甲儿科医生的常态,而这是完全超出人的正常负荷的。在病房,如果有一个医生身体不好,请假了,那么就意味着三个人要翻夜班,甚至到最后,如果再有人请假,就是两个人翻夜班。这就意味着一个医生一个星期当中至少有两天是在值夜班的。所以谁都不敢垮,怕影响别人,即使生病也得死撑着。
仅是如此叠加排队的人流还则罢了,更大的问题是很多病人并不总是很理性,医生还要去承担更多的工种职责,就像保安。余高妍举例说,“就像之前上海有一位医生,因为患者插队引发矛盾升级,而被警察带走。理论上怎么可能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呢?医生就该看病,插队这些事情,本来就不应该去发生。但是如果说因为病人的某些情绪焦躁,那医生肯定要维护秩序,所以看诊效率就会很低。”
每一个医生的生涯当中,都会有无限的委屈。区别在于,在承受委屈的过程当中,自己是熬还是不熬。这进一步而言,是对每一个医生的拷问,即自己到底爱不爱这个行业。如果能够撑下来,那说明对这个行业依然深爱。所幸,余高妍通过了考验。
当时从临床转向儿科,很多业内朋友都不太理解她。
医生也分科室类别,儿科是相对辛苦收入又比较差的,尤其是她选择的儿童保健科,踏踏实实做是最穷的。但余高妍会觉得,“我们不是应该是等到疾病发生了以后再去治疗疾病,我认为这些问题是应该在孩子没有病的时候,就应该让家长知道,帮助孩子远离疾病。”她希望自己走在疾病的前面。
为了做到这一点,余高妍在从本科到研究生的时候,去选择了儿童保健。因为她觉得可以很早期地去干预一些事情。避免童年时代的创伤、营养等各种问题对一个人的人生漫长的发酵。
“比如说我知道,我自己小时候受到教育方式是有问题的,那我尽量让我的孩子不要去经历那些事情。”余高妍的父母是音乐和美术老师,所以父母会觉得作为唯一的基因继承人,她也理所应当地要学习兴趣爱好。
小学一年级时,一天就要画二三十张素描。父母依然严厉地指责她,没有天分。父母觉得自己是这方面的老师,那我的孩子就不能比别人差。“那时的钢琴边上总有一块巧克力,弹得好,就可以吃。弹得不好,就只能看着。我从小就是被比着长大,也被逼着长大,一定要成为最好的。”说起这些,难免叹息。但是对她来说,知道如何更好地跟儿子沟通,给他更多的成长空间,似乎也算是对自己过去痛苦的一些回报吧。
作为妈妈的力量
像所有女性一样,孩子的降临是她生命中莫大的仪式。她无法不用感性保护这最脆弱的联结,像生命里的一根稻草。不可避免地,冲突接踵而至。
余高妍的儿子叫小虾米,“小朋友的小名是在我怀孕的时候是给他起的,大概在我孕20周左右,第一次感受到了胎动。当时感觉到肚子里面就像一只小虾米在串来串去的那种感觉。”
09年,这只调皮的小虾米出生了,这是一件幸福的补偿。但随之而来的,是孩子一出生就是白癜风她回忆分析病因无果,“那两年太过辛劳,身体状态有些垮了,免疫功能低下,患了过敏性紫癜,可能对孩子免疫功能有影响吧。”
数据显示,在刚有孩子的一到三年,离婚率奇高。因为孩子不仅是夫妻二人的结晶,也是两个家庭的碰撞。这三年最容易暴露问题,引发矛盾。
家里人当时就说,“你们两个都是正常人,两个正常人怎么会生一个白癜风的孩子?”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夫妻二人都察觉到了一层意思,不仅是指责,还有不包容,不接纳这个新生命的加入。面对这些问题,老公选择了逃避,余高妍非常难过,她说自己“当时可以说非常绝望。”
“这个世界不是对我不公平,是对孩子不公平。患病这件事情不是孩子选择的呀。结果他来到这个世界以后,原本应该对他很亲的人,居然一下子不能接纳他。”
母亲的使命感不允许她过度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