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米

卧室音乐人现状方寸之间,思绪无限三声

发布时间:2023/3/13 1:37:38   
北京著名痤疮医院 http://m.39.net/pf/a_9125685.html

卧室音乐人更多是一种DIY状态,创作更加灵活、私人化。物理上的创作空间看似局促,却为创作本身提供了更多可能。正因如此,他们的音乐风格多元融合,类型的边界逐渐模糊。

作者|陆娜

01|DIY

毕业季前夕,汉口江滩边,两位少年在人群四散后依然在江边逗留。

“不如你先用软件进行个人的音乐计划。”

“乐队对我来说是目前首要的事情,如果我能够自己DIY一张专辑,那我明天被车撞死也会很开心。”

这番“漫画男主般”的发言,留在了提出建议的贺铭洋心中,和MIDI键盘、声卡、麦克风等基础录音设备一起,在两个月后带到了伦敦。独自远走求学,贺铭洋需要音乐帮他记录生活、与人连结。

在一些年轻人中,音乐越发变成了一种“记录”的工具。就如同我们会用文字在备忘录记下突如其来的一些想法和情绪,对于相当多卧室音乐人而言,他们只是用音乐这一载体“翻译”出了某些即时感受,表达更加私人化。于是,一条条来自贺铭洋在早餐时间、散步间隙、公交站台DIY的demo,传输到了肖宇的云储藏空间。

一来二往,相隔近万里的两人玩起了音乐接龙。有时一人出了个歌曲框架,另一方就往音频文件上“填空”,比如加个吉他、贝斯或是人声旋律的音轨。贺铭洋形容这就好比女生之间合影,发朋友圈前先把自己修图美化好,再把照片发给下一个人,每个人都满意了再发,只不过他们是优化整合乐器。

接力创作的大多环节都在两间卧室完成,异地联网、共同创作的模式下,“双人互联网计划”的想法随之生长出来,并以「BadSweetheart」为名入驻网易云音乐。

贺铭洋坦言,刚开始并不知道要做什么内容,为了趁着热情推进创作计划,便先人工定制了一个小作业——三天时间,给对方发一个带有温和情绪的demo。怎么定主题呢?打开微博,用力往下滑七下,在停下的页面中选两个词语。

贺铭洋得到的关键词是“芬兰”和“骑车”,肖宇的主题则是“诈骗”和“动机”。以这四个词为线索,两人分别创作,再将两个作品的元素融合提炼,《骑车去芬兰》就这样诞生了,并且很快取得了+评论。

得益于数字化和高速处理器,即使在卧室也能完成整个歌曲生产流程,「BadSweetheart」也得以被创造和欣赏。后加入的鼓手李烦说了一个谐音梗:卧室音乐人就是“我是音乐人”。

认同自己的音乐人身份,认定自己有所表达,的确也很重要。同时,区别于更具公共属性的工业录音制品,卧室音乐人在自己的音乐私域中,创作更加个人、灵活。

前音乐记者老月亮同样认为,“卧室音乐人的基础是独立DIY,意味着设备不需要复杂,但是要有一个做音乐的概念。你在一个场景里面能够有所表达,最好解决的就是在卧室,因为这是你的天地,你的宝座。”

事实上,最早在卧室创作的,往往是一些使用宿主软件做编曲的电音制作人。电子音乐人陶乐然告诉《三声》,软件之间也会有很大区别,“有的可能是拿来建写字楼的,有的是建商场用的”。比如,Abletonlive偏没有边界的电子延伸感;FLstudio是更明确的节奏型;Logic则是很传统思维的经典模式。

陶乐然强调,“软件和技术是基础,最重要的是享受自己的卧室,以及在卧室创造的乐趣。”

这样的理解来源于陶乐然的乐观天性和chill做音乐的态度。年,综艺《即刻电音》播出,那个夏天他在荧幕中爆发出的阵阵“鹅式大笑”,以及“丧的时候就晃一晃”的反丧哲学让人印象深刻。除此之外,陶乐然自我介绍其为“卧室制作人”,也让这个词第一次出现在了大众视野。

一个MIDI键盘,一个声卡和一对音响,是他当时的所有配置。但恰恰是在一间小卧室深入创作的两年,音乐为他打开了更大的世界。先是入选了虾米的寻光计划(但因不爱接电话而错过领奖),又获得了去风暴电音节演出的机会。

作为第一次的正式演出,陶乐然在风暴电音节前专门写了一本“接歌”地图:一首歌可以有几种接法,接到哪一首歌然后再往下,以此类推,形成了一个树状图。他猜想后来《即刻电音》节目组可能也是因为看到了那次他的表现。

再往前追溯陶乐然的创作经历,会了解到从大三时起,他的创作就没再离开过自己的卧室。那是年,也是B站全面开放会员注册,并连续用户扩张的第一年。陶乐然开始有了使用B站和YouTube的习惯,并发现平台内有很多音乐教程,意识到“原来有那么多捷径可以走”。

“我那一两年的开心真的是无与伦比,感觉天天都有不同的人轮番在指导我。学校老师会告诉你什么东西该做,什么不该做,但后来我自己慢慢去理解的时候,发现没有什么不该做的,全都可以做。真的没有对错。”

作为最原生的创作力量,卧室场景下的音乐更多是一种DIY状态。物理上的创作空间看似局促,却为创作本身提供了更多可能。正因如此,他们的音乐风格多元融合,类型的边界逐渐模糊。

02|卧室不缺音乐人

录音技术的发展和设备的普及,使得音乐内容生产的门槛不断降低,而互联网不仅为更多自学者提供了资源和机会,也破除了传统唱片行业复制、分发和宣推的特权。如今,我们能看到像vicky宣宣这样的初中生就能独立在家完成一首歌的制作,并获得全网百万粉丝。

在疫情封锁政策的实施下,前Spotify首席经济学家WillPage指出各大唱片公司在年发布了万首歌曲,而卧室音乐人的单曲发行数量则是其8倍,达到万首。国内的新生代音乐人也越来越多,去年网易云音乐人突破20万,今年腾讯音乐人也在第一季度突破了20万,其中不乏在家就能完成创作的音乐人。

总体而言,卧室音乐人们出身多样,或是专业院校毕业,或是学生时期开始参与音乐社团和演出,或是从事音乐相关行业又走到创作者身份……所谓的艺术在当下逐渐走出殿堂成为日常,每个人都拥有创作的权利。

年,陶乐然踏进北京现代音乐学院的大门时,“卧室音乐人”叶结尾正好毕业离校,大学四年成为了他培育音乐爱好的基地。那时他并不了解国外已经有了这一概念和成规模的这类创作者,一度以为自己发明了“卧室音乐人”的形容。

在叶结尾眼中,卧室音乐人能够在有限成本内做出自己满意的作品,这意味着得拥有综合技能,比如会弹琴、能自己作词编曲,掌握录音设备和软件的用法,他还记得他入校时有几位博士学长在年初就开始有意识独立在宿舍创作了。“那时不像现在网上一查到处都是信息,那辈人可能比我们更专注,但现在容易多了,我们甚至还要选择拒绝一些信息。”

大一时,叶结尾进了音乐社团开始学吉他,不久后就尝试了完整地制作一首自己的原创,他依稀记得用的是社团里很老旧的台式机的电脑耳麦录音,编曲也只是录了两轨木吉他和两轨人声,做了一首简单的民谣。随后,参加乐队、建立起同好交流的圈子,在交流过程中又学习到很多音乐制作、编曲甚至乐理的知识,并且大学四年基本没断过练习和演出。

大学毕业后去新加坡留学的日子里,他的卧室制作技术又有了很大提升——那边圈子突然间不一样了,和身边的人几乎没有任何交流,也没有什么业余活动,平时下了课憋在家里面,弹弹琴、录录歌,反而学习变成了一种娱乐。

回国后,叶结尾进了银行工作,却在各平台积累了不少乐迷。“毕业后不像在学校,身边没那么多朋友可以及时交流。于是便把自己唱的歌发到唱吧,跟现在玩抖音差不多。有一天突然就很多人听了。”除了翻唱、写原创之外,他好奇自己还能为大家带来什么信息增量,于是开始在视频平台发布“卧室音乐人生存指南”。

和vlog、短视频正在对影像表达进行改造一样,音乐也开始分解出大众表达自我的一种功能,越来越多人加入了卧室创作的行列之中。音乐和创作不仅慰藉了叶结尾,对于在伯克利学习的,同样身处异乡的EnjiA来说,音乐创作更像一种陪伴,是自我疗愈的一个窗口。

再次回忆在美国的那几年,EnjiA还是感慨颇多。少女情怀总是诗,她在大学时为暗恋两年的男孩写了很多首歌,促成她始终保持着创作状态,“它不是一个工作,完全是自驱的东西”。

而那些细碎的心思在被谱曲前,往往是以备忘录或随笔的形式存在的。每当情绪降临时,EnjiA总会敏锐地捕捉,而一些描述当下情态或画面的句子就会被生成,她也会有意识使用贴近歌词的结构和表现形式,有时也可能只是一句话。而它们中大部分往往会成为日后新歌的动机,为全曲定下基调。EnjiA也会有意识在写新歌试和弦和旋律时,翻一翻自己的灵感薄,或许会发散出火花,“一点就着的那种”。

这两年她很少再用这样的方式创作了,之前音乐是她的宣泄口,如今男友承担了这一功能,她便开始学习存储和调动情绪记忆进行创作。

EnjiA当初进伯克利之后选择了制作专业,因为想着这个专业比较靠谱,以后肯定能够养活自己,她一度以为自己未来会是“帮人家编曲打工的那种女制作人”。契机发生在年年底,在即将毕业前的一场聚会上,同学余佳运听到EnjiA在弹唱自己的歌,觉得好听,便提出要为她编曲,顺便交一份期中作业。

制作完成后,一首以《你》命名的歌曲出现在了网易云音乐,EnjiA也因此注册认证了网易云音乐人。很快这首歌就获得了上千条评论互动,EnjiA意识到“反正现在发歌这么容易,几乎没有成本投入,又还在学校,也没什么损失,那我是不是也可以尝试往音乐人这条路走一走。”

当时正是平台红利期,又没有短视频占据各大榜单,音乐人的作品很容易靠自然流量被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368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