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DCCI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刘兴亮
配音:新华网甘肃频道郑琬
01
虾米音乐发布官方声明表示,由于业务调整,虾米音乐播放器业务于今天正式停止服务。
虾米音乐公告内容显示,虾米于年1月5日10点开启用户个人资料及资产处理通道;年2月5日0点后,虾米音乐App从应用商店下架。停止所有音乐内容消费场景,仅保留账号资产处理、网页端音乐人提现服务。年3月5日0点后除网页端音乐人授权服务维持运营,其他运营均停止并关闭服务器,届时及以后将无法登录。
这不是“业务调整”,是“业务死亡”。这意味着传说中“最全曲库、简单、懂你、随时随地、小秘籍”的经典音乐应用退出Internet。
说实话,进入中年以后,开始追求宁静和致远,对音乐的追索从铿锵激烈转移到了低缓深沉,看到寒鸦和树枝上的落雪并没有意识到这是冬天的画框。对消逝和单调都习以为常了。
02
虾米音乐虽然退出了人们的“听觉系统”,可音乐仍然是低缓生活中荡漾起来的华丽符号,我们仍然要听音乐,音乐是凝固的时空。
音乐不如菜市场的土豆和白菜那么具有形态和分量,可以用秤称,但是听着《勃兰登堡》做出来的土豆白菜摆到餐桌上,就意味着那张餐桌肯定要铺上苏格兰风格的画布,坐下来进餐就具有了文艺复兴的氛围。
生活源于自己,忽然高出了自己。
这就是艺术的奇怪力量,不合逻辑,但是感情和意绪的事儿谁又说得清呢!
03
虾米是一款应用,它背后则是一家互联网企业。企业寻求的是收支平衡,以及利润,如果做不到,就得倒闭。这是常识。
奇怪的是,在各种百科上,关于虾米音乐的“历史发展”介绍栏,第一条都是“年1月10日,虾米音乐被阿里巴巴集团收购。”那么在被收购之前的历史,怎么不提及呢?
虾米是一款高质量的音乐应用。他的界面和推送,以及满怀人文意识的“寻光计划”曾经激励了多少青年。在胶片、卡带和光碟的历史之后,互联网音乐迎来了带着虾米味道的一缕清新的海风。
“每次走过这间咖啡屋忍不住慢下了脚步你我初次相识在这里揭开了相悦的序幕”
如今虾米音乐播放器业务关了。这不仅是一个软件的关停,我仿佛感觉我的青春彻底结束了,在安澜的岁月中感受岑寂的灵魂之旅。
04
虽然被收购前的历史各种百科上很少提及,虾米最好的时候正是被收购前,还是在创始人南瓜掌控的岁月,时间跨度是从年到年。
回首凝望,那时候它还停留在自我生长的阶段,少年壮志不言愁,既没因钱冒进,也不会沾染音乐之外的不良风气,就是给你找你喜欢的音乐。
中国著名电台DJ杨樾是这么总结的:中国的互联网音乐平台最初基本是一种程序员化的平台,整体体现不出“专辑”的概念,甚至多个平台的唱片内歌曲排序都是按字母顺序,而不是按照唱片排定顺序。那时候音乐平台与音乐离得很遥远,音乐在平台眼里只是0和1,但那时只有虾米,是以一种理解音乐的方式在分享音乐,并且为无数中国年轻人打开了一扇看世界的窗。
这就好比一个会烧砖的人去当建筑师,出来的样式当然死板僵化,只有那些具有建筑审美的人才能把这些砖转化为一首凝固的诗。虾米音乐最初的掌门人就是一个懂音乐的互联网建筑师,他搭建了一座漂亮的建筑。
05
后来的事情当然不同了。这座漂亮的建筑卖给阿里巴巴后,老板们就想把它变成一座售票公园,其中当然还有各种过山车海盗船,以及售卖零食快餐的小卖部等等。
被阿里收入囊中后,虾米音乐的发展就可谓一波三折,资本加持后并不是一帆风顺。框架是那个框架,背后的运营人发生了变化即意味着理念变化,理念指导的实践当然也画风一变。
当年收购的时候,虾米创始团队曾跟阿里方明确过一个方向,就是不想再走QQ音乐的版权内容换流量的老路,希望趟出一条音乐商业化的道路,否则永远受制于版权方。但是在这条探索的道路上阿里并不够坚决,几经摇摆。不能在方向上自决,那么它自身当然对框架的解体以及随后的问题尽量采取旁观的态度。
06
阿里搞电影,搞音乐,搞文学,资本充足,什么都要,寻求“品味”。但是品味不是装修材料,花钱并不能买来,需要漫长的时间培养和滋润。
当然话又说回来,如果不是阿里当时收购了虾米,虾米可能在8年前就死了。这样留在我们心中的虾米是一个有理想的青年在现实中走得不太通顺而已。少年还是那个少年,理想也还是那些理想,现实就是目前这个现实。我们不怨他。
其实早在举办那场风光的阿里星球发布会时,我就已经不再使用虾米了。
但一直不想说,不愿说再见!现在,是时候正式的说一声了:再见,虾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