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虾米 >> 虾米的习性 >> 小店区6个非遗项目入选第七批太原市非遗名
生活晨报全媒体记者梁耀华通讯员赵娟报道日前,太原市人民政府公布了太原市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48项。其中,太原市小店区有6个项目入选,在太原市各县区名列前茅。这些项目文化内涵丰富,地域特色鲜明,具有很高的传承价值。
1、小店八大碗传统技艺
小店八大碗是流传于太原市南部地区的民间美食,是当地人民逢年过节、庆典、迎送嫁娶必备的传统佳肴。主要分布区域为太原市小店区、晋源区一带。
主要原料是猪肉及各种新鲜食材,按照传统工艺加工制作。成品主要有肥而不腻、滑而可口的方烧;外表圆润、酥而不烂的蒸丸子;咸香爽口、味道浓郁的酱梅肉;晶莹剔透、肥嫩醇香的蒸肘子;香酥诱人、营养美味的小酥肉;色泽鲜艳、质软香甜的八宝饭;味道浓厚、食材丰富的海带肉;清淡爽口、老少皆宜的虾米白菜。
2、素宴制作技艺
进入新的时代,人们逐渐告别了传统的大鱼大肉,更追求简约、健康的菜肴,素食成为了养生的重要方式。虽然素菜十分清淡,但只要处理得当也能获得极致的口感。在素菜宴席的烹饪上可以参照不同的地域口味来处理,适当调整酸甜辣盐的比例,让菜品变得色香味俱全。比如素排骨、素锅包肉、素肉段,蒜蓉茼蒿、鹌鹑蛋素肉、烩双蘑等都是素宴席中经常能看到的菜肴。
3、传统热敷治骨疗法
传统热敷骨科疗法是中国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历史悠久,疗效独特,在国内外均享有很高的信誉。该疗法在以下方面的疾病具有显著的优势:急性软组织损伤、骨折以及各种骨病。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在临床治疗人才缺失、影响力下降等。传承技艺、培养新人,不断完善中医骨伤理念,迫在眉睫。
4、镂花模印技艺
中国古代印刷术不只是雕版和活字印刷,还包括镂版和其他印刷技术。据现有资料载,镂版印刷比雕版印刷的发明还要早,它开创了孔版印刷之先河,是古代印刷中最早启用的技术。传统技艺是在长期的手工劳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技术内涵和文化属性依存在现实的践行过程中,形态特征和功效作用也只有在生产实践的具体活动中才能得到展现和发挥。因此,传统镂花模印技艺是遵循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规律的社会文化实践,亟需保护与传承。
将镂花模印作为保护和传承的项目,是为传统印刷业古今结合、服务现代化文化建设开辟了一条新路。
5、潇河黄米白酒酿造技艺
潇河黄米白酒以当地黄米为主要原料,红心大曲为发酵剂,并以曲代料,经合理选料、配料、蒸料,采用地缸密封保温固态分离发酵、高温蒸馏取酒、高标准陶缸陈酿,具有明显的山西地方特色的清香型白酒酿造工艺。该项目在本区域内世代相承,经过几代酿酒人的不断改进,已逐步成为北方清香型黄米白酒酿造工艺的典型代表。黄米白酒无色透明,入杯挂壁好,集曲香、粮香、料香、醇香、酯香为一体,香气清正柔和,口感醇厚爽净,余味净爽悠长,酒中富含多种氨基酸且有大量的微量元素钾、铁、磷。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多酚和低酞,可以清除人体自由基,适量饮用有促进睡眠,防血管硬化,活血通络的保健作用。
6、晋式传统刺绣
山西的民间刺绣,大都出自普通农家妇女之手,这种传统的刺绣技艺往往是通过家传、互相之间的交流而得以延续的。民间女孩子,在少年时代就受到家庭的熏陶,开始学着刺绣了。随着年龄的增长,绣花在她们的成长中自然成为一项重要的艺术活动。她们在实践中不断积累了经验和技能,又在长辈的影响教导下,从模仿进而独立地去创造新的花样,形成了山西刺绣的独特风格。
晋式传统刺绣的艺术特点是,色彩上采用强烈对比色,主要针法为长短针、套针、漏针、绕针等。绣品立体感强,视觉效果厚重饱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