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虾米 >> 虾米的繁衍 >> 每天吃一小块它,补钙护血管与它搭配,效
豆腐是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家常食材,它不仅好吃实惠,还拥有很好的营养价值。到底豆腐能为我们带来哪些好处呢?一起来看看吧!
1
豆腐的好处
1低胆固醇护心血管
豆腐含有一种特殊的物质谷固醇。它能抑制胆固醇的吸收以及胆固醇在血管内膜的沉积,从而保持血管弹性,防治动脉粥样硬化。
另外,豆腐几乎不含胆固醇,含有的脂肪酸也为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降低血清胆固醇。所以,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可以多吃点豆腐。
2补充优质蛋白质
豆制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更可贵的是,它含有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非常接近人体的需要。特别是氨基酸中的赖氨酸含量较高,适合与赖氨酸较为缺乏的谷类搭配食用。
3改善骨质疏松
中老年女性卵巢功能衰退后,雌激素水平下降,骨密度加速下降,更易发生骨质疏松和骨折。
而大豆异黄酮通过发挥类雌激素作用,可以帮助减少骨质流失,同时增加机体对钙的吸收,提高骨密度。
4预防老年痴呆
豆腐中含有磷脂,磷脂对生长发育和神经活动有重要作用。其次,豆腐中的大豆卵磷脂也能为大脑神经细胞提供充足养料,有利于预防老年痴呆症。
2
豆腐虽好
怎么吃也得讲究
虽然豆腐营养价值高,但也不提倡毫无限制地食用,凡事都要掌握好一个度。在食用豆腐或其他豆制品时,需要注意:
1
豆腐含嘌呤较高
豆腐大致分为北豆腐、南豆腐和内酯豆腐。其中北豆腐嘌呤较低,每克含有68毫克嘌呤;南豆腐和内酯豆腐属于高嘌呤食物,每克分别含有96毫克、毫克嘌呤。
豆腐中的嘌呤属于植物性嘌呤,人体吸收率较低,高尿酸、痛风患者可少量食用,痛风发作期间注意忌口。
●3类豆腐的区别●
北豆腐:又称老豆腐,特点是含水量低、硬度高、质地粗糙,比较适合炒、煎、炸、炖、做馅等烹饪方式。
南豆腐:又称嫩豆腐,特点是含水量大、口感细腻、富有弹性,因质地较软不适合炒菜,更适合凉拌、做汤、清蒸等烹调方式。
内酯豆腐:含水量比南豆腐更高,口感滑嫩,可直接食用,凉拌或做汤都是不错的选择。
2
常吃比多吃更好
一次性或长期食用大量豆腐,对身体代谢来说也是一种负担。首先过量的植物蛋白质可能会阻碍人体对铁的吸收,引起消化不良;其代谢后产生的大量含氮废弃物,又容易加重肾脏负担。
其次,制作豆腐的大豆通常含有皂角苷,能促进人体内碘的排出,长期过量食用豆腐有缺碘的风险。
因此建议大家,平时适量常吃豆腐,而不要一次性食用过多,健康人群每天可食用不超过克。
3
豆腐巧搭配,效果翻倍
豆腐+白菜
促消化防便秘
豆腐在制作的过程中,保留了大豆的大部分重要营养物质,而且经过浸泡、打磨、过滤、煮浆、凝固等工序,抗胰蛋白酶被破坏,其消化吸收率能达到95%以上。
不过这也造成豆腐中膳食纤维缺乏,单独吃太多可能带来便秘的麻烦。而白菜中丰富的膳食纤维,正好能弥补豆腐的这一缺陷。
白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β-胡萝卜素、钙、锌等物质,两者搭配互利互补。
白菜炖豆腐
食材:豆腐、白菜、昆布、木鱼花、葱、姜。
做法:将木鱼花和昆布放入开水中浸泡一天。白菜洗净,撕成小块;豆腐切块后用盐水焯烫一下。锅中放入木鱼花和昆布水、葱段、姜片,烧开后放入豆腐和白菜,焖煮5~7分钟后调入适量盐、胡椒粉、香油即可食用。
家中没有木鱼花的,可选用干贝或咸鱼替代;没有昆布的,则可以用海带替代。
豆腐+海带
保护心血管
豆腐中所含脂肪的78%是不饱和脂肪酸,它能和大豆异黄酮一起减少体内的坏胆固醇,保持血脂水平的稳定。
而海带也有辅助降三高的功效。海带中丰富的碘,恰好还能弥补豆腐中的皂苷易导致碘缺乏的不足。
豆腐配海带,能更好地预防高血糖、动脉硬化等多种“富贵病”,维护心血管健康。
海带豆腐汤
食材:豆腐、海带、虾米、姜。
做法:将豆腐切成四方块,海带洗干净切成条。锅中加水,放入海带,大火煮至海带变软后放入豆腐块和虾米,加入调味料,煮沸后加姜丝,再煮一会即可出锅。
4
简单4招选出好豆腐!
①看颜色
新鲜、优质的南豆腐内部无杂质水纹、晶白细嫩;北豆腐则呈微黄色,中间有少量气泡;内酯豆腐质地细腻、软滑,呈淡黄色。
②看断面
新鲜豆腐的断面光滑整齐,切开后少有碎渣,如果有沙粒状碎渣,断面坑洼、干硬粗糙,则不新鲜。
③闻味道
新鲜豆腐有一股淡淡的豆香,而不新鲜的豆腐则可能有蛋白质变质的异味或臭味。
④看配料表
很多标有“豆腐”的食品其实并没有多少大豆成分,比如杏仁豆腐、奶豆腐、鸡蛋豆腐等,因此在购买密封包装的豆腐时,要注意查看配料表。
客官!在看一下呗~